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微微 《课外阅读》2015,(4):141-14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刚性购房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中国城镇房价过高,并且目前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有效地控制处于高位的房价已经成为中国政府调控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中国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产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紧密,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房价对于中国居民的消费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现状来讲,房价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来讲过高了,并且房价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波动,这样的情况不但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极有可能造成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产生。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将会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的房价引发了社会居民与专家学者的热议.通过1998~2012年华东六省的面板数据检验,阐述了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存在若干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对解释我国房价波动是充分且显著的.文章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价格存在显著的"外围效应",即城市外围人口基数愈大,越是推动房价上涨;城乡环境差异对房价具有正向影响,即城市与乡村在教育、卫生等方面差距愈大,城市房价上升趋势愈加显著;贷款的变动显著影响房价变动,即贷款的供给效应显著低于转嫁效应,导致利率推动房价上升;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房价稳定,即乡村道路交通的改善有效地降低了房价快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改革现存的房地产金融体制,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是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出路。改革措施应该包括:引进先进的融资工具和模式;发展稳定的金融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房价;鼓励民间资金的投入;加强房地产金融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领域,造成了前些年房地产价格的泡沫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失衡.因此,本文研究影子银行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影子银行规模的发展,完善影子银行体系.EGARCH-M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和借贷利率对房价具有正向影响,而房价的波动则产生负向影响,其他政策性的虚拟变量也对房价出现显著正向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控制影子银行规模的政策,以及稳定房价的波动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调控我国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压力。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经济要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保持房地产健康稳定的发展,确保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国二线城市房价变动大同小异。郑州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郑州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河南乃至全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各项经济指标分析,笔者预测,2015年郑州乃至全国二线城市房价缓涨的可能性最大,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下降的可能性更小,不可能暴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房价涨势明显,个别地区过快过猛,甚至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和谐。如何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调控,有效抑制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的状况,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其中开征物业税的问题更是引起各方的热议。适时推进物业税,构建合理的税收制度和进行配套改革,不仅可以合理调节政府与房地产占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可以调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快房地产市场规范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投机行为,在房地产供需双方行为合理化导向上形成一种经济参数和税赋约束。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来看,在国家近期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密集出炉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必将迎来极为关键的一年,预计全年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投资、销售增速将有所放缓。住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所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引导房地产价格理性回归,于国于民有利。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实施积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房价的过快上涨又倍受非议。据统计,截至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已经连续9个月环比上涨,有的城市房价在10个月里涨了一倍,同时全国各地“地王”频出。  相似文献   

9.
8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述评称,目前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不支持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在长达10年的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向  相似文献   

10.
在Becker(1977)所开创的婚姻经济学中,离婚是由两个因素导致的:婚姻错配和收入冲击,不过实证研究却很难将两者的效应分离。本文使用中国地级市2005—2012年的离婚和房价的面板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的残差项测量未预期到的房价变化,证实收入冲击是影响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由于未预期到的房价波动与婚姻匹配的质量无关,因此未预期到的房价冲击效应就可以全部归结为收入冲击。这些研究发现说明近年来高速上涨的房价与离婚率攀升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婚姻市场上,"同享福"比"共患难"更不稳定,这也暗示着从更宏大视角来评估房地产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包头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增势强劲,住房供应仍以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商品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市场供求状况基本平衡,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今后,包头市房地产发展空间很大,竞争趋向更加激烈,房地产市场需求会逐年升温,商品房价格会继续攀升,金融政策将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房市需求发生了放大性畸变。被放大的房市需求推动着大中城市的房价持续高涨,而房价畸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严重危害,包括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扩大社会贫富差距,限制与房地产无关的行业的投资及需求,降低城市竞争力,增大国民经济运行的金融风险等方面。为了消除导致房市需求放大的因素,各级政府应当严厉打击囤积土地和房源、哄抬房价的行为,增强市场透明度,限制投机活动,拓宽投资渠道,控制城市拆迁规模。  相似文献   

13.
论需求因素模型法确定房地产泡沫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与房地产泡沫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只有准确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以及发生泡沫的程度,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因此房地产泡沫度的研究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投机的分析,从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非投机性和投机性需求因素出发,利用房地产投机价格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来确定房地产泡沫度,因而称之为需求因素模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第一、第二次分配重要补充的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真正的公平。但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税法角度着力于探讨如何完善第三次分配的税制环境,以期更好地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天津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关法规、规章的不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经济要求房地产业成为规范的法制经济,完善立法、有法可依是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依法行政是加强房地产业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做到约束制度化、监察经常化、监督社会化、处罚公开化.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天津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关法规、规章的不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经济要求房地产业成为规范的法制经济,完善立法、有法可依是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依法行政是加强房地产业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做到约束制度化、监察经常化、监督社会化、处罚公开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重要支撑,而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房地产税及其结构的合理性也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由此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相应地随之蓬勃发展。但就现行的房地产税而言,我国自从1994年进行税收改革之后一直未随发展而进行调整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已经无法跟上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脚步。因此,基于全面分析研究而进行切实有效的房地产税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自由权利的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社会的转型未能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扩大其自由权利,而加剧了由市场本身带来的贫富差距.参照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由权利与贫富分化的研究,来理解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实际问题,并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浅析和谐社会视角下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地域之间、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现状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担忧。处理好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视角下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分别从自然与历史因素、经济方面因素以及政府职能因素着重分析,有助于防止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化,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