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庐山瀑布》教学挂图和幻灯的出示黄勇挂图和幻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望庐山瀑布》一课,谈谈教学中挂图和幻灯的出示。教学《望庐山瀑布》,一位教师运用了挂图和幻灯,同时以一盘处理过的古筝曲磁带(曲中加入了瀑布的声音)加工成...  相似文献   

2.
现象之一:一教师在教《庐山云雾》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每品读一句或一段文字时。就出现了一幅新的图片,并且还有两个相对集中的图片欣赏环节:屏上不断切换庐山风景图.使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3.
给小学生讲授古诗的意境,往往是很难的。要引导学生通过紧张的思维活动。自我感受,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那就更难了。要化难为易,就需要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巧于设疑,一位老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三、四句时,抓住一个“疑”字设疑,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和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各自谈谈对庐山的认识,有的学生说庐山的山高,有的学生说庐山的云多,有的学生说庐山的松翠……有的…  相似文献   

5.
甜糖谷记     
2013年8月18日晴这是16世纪90年代。早晨,空气清新,鸟鸣声声,一位明朝的年轻的郎中到庐山去采药。这位郎中从来没有到过庐山,他听说庐山有许多珍贵药材,便来游历,顺便也采集一些珍贵的药材。  相似文献   

6.
能画! 能画?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九寨沟》一课,在引导学生感受描写九寨沟美景那一段时,教者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脑中出现九寨沟的情景,然后把想象到的画出来。结果,大部分学生面露难色,不知从何画起。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二段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他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笼罩在山头”和“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样子,然后把想象到的画出来。结果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就画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晋谒耀邦陵     
庐山精美绝伦如诗如画的风光渐渐模糊为巨大而又瑰丽的布景时,迎面一座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凸现在眼前。哦,共青城,多么响亮的名字,多么美丽的山水。我微微陶醉之时,忽然看见一位挺拔而  相似文献   

8.
我在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尝试着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悟、多说,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以前我不太喜欢教写景的文章,总觉得写景的文章不如故事性的文章更能让孩子们感兴  相似文献   

9.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典型的美文,绝美的景色、精美的语言让人流连忘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多种美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10.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是他50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相似文献   

11.
据现代金报消息,恶搞风正从网络吹向广州校园。现在学生们最流行的玩法竟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风行学生们口中。让家长最担忧的是,恶搞版横行之下,正版课文已忘得差不多了。据一位不愿透露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扩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庐山植物地理野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从庐山地区环境资源有效利用、野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庐山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庐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庐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研究,利用先进的教辅工具,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野外实习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一位曾经参与事故处理的副校长这样回忆:1996年7月17日我校发生了一起两名初二学生在外地溺水死亡的严重意外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生物教师以学校名义组织的庐山生物夏令营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如何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深刻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同构成了我练习设计的核心。为此,我锁定“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采取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车育智 《留学生》2014,(23):50-5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是苏轼当年在路过庐山时看到庐山风景所表达的一种心境。庐山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会以此来阐释十多年研究并购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6.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如何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深刻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同构成了我练习设计的核心。为此,我锁定“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采取多种方法,兼顾不同层面,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四次练习来反复强化学生的理解,进而来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相似文献   

17.
<正>队友相携登庐山,松林云海山路难。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7月31日,我们从九江往德安走,陈老师提议,既然到了庐山我们就去登一下庐山吧!早就对"日照香庐生紫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美景心驰神往了,今天终于有机会去游览一番了。在一位向导爷爷的带领下,我们从山脚的东林寺出发,到达庐山的仙人洞景区。因为除老师外大家都是第一次登山,所以都很激动,跟着向导快步向山上冲去。本以为自己经过十几天的锻炼后,登上庐山肯定是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79):28-29
学习语文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于《望庐山瀑布》一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诗歌语言的魅力,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从而感受古诗韵味美,祖国风光美。本课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悟情感,从而达到思维的碰撞,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庐山的云雾》一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之情。本课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文化气息呢?在设计《望庐山瀑布》的课件时,我用色彩鲜明的国画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庐山瀑布图,让学生身临其境。课堂教学中,我看到孩子们情绪很高,便抓住契机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么美的瀑布,你将以什么方式告诉你的小伙伴?”学生的主动精神被唤醒了。有的吟诗、有的作画、有的以歌代诗、有的以舞代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也实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望庐山瀑布》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