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讲读课文。本文共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庐山的云雾》一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  相似文献   

3.
徐岩 《小学语文》2008,(11):24-26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庐山的云雾给庐山秀丽的景色又增添了几分色彩。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 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我在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尝试着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悟、多说,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以前我不太喜欢教写景的文章,总觉得写景的文章不如故事性的文章更能让孩子们感兴  相似文献   

10.
游庐山记     
你去过庐山吗?如果你去过,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吧!你也许喜欢"险峰",也许喜欢"花径",也许喜欢"仙人洞",但我喜欢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云雾人人都见过,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我所见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11.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如何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深刻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同构成了我练习设计的核心。为此,我锁定“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采取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片段一】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打破固化的、稳定的"教师思维",要理解儿童思维并基于儿童思维进行有价值的引导,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找寻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连接点. 一、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 [案例] 笔者在上《庐山的云雾》时,当上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知道有哪些姿态啊? 生1: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生2: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生3: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这些比喻用得很形象,你还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5.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童。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说课部分:<<《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讲读课文。本文共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单是课堂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我当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法、导练,导向,把学生引入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我运用“读、画、读”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变化之…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1.探究重点词句,感悟课文的语言美。2.了解云雾的特点,感受云雾的景色美。3.反复吟诵,进入角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范读(激发情兴)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赞叹道——(师生共诵)“一起千百里,一盖千  相似文献   

18.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如何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深刻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同构成了我练习设计的核心。为此,我锁定“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采取多种方法,兼顾不同层面,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四次练习来反复强化学生的理解,进而来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相似文献   

19.
游庐山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庐山旅游,我可高兴了!一路上我都想着庐山的美景。我好不容易上了庐山,往下看,真美!一片片的云雾盖住了庐山,庐山像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我们继续往上爬,再放眼望  相似文献   

20.
元丰七年(公元180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江西九江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称的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庐山的风雨云雾使因"乌台诗案"而累及贬谪的苏轼感到惊异骇怪。于是兴之所致,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游庐山诗——《题西林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