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倾听与感受     
《教育》2006,(17)
P31倾听:“我感恩于农村教育,感恩于农村教育科研。代课教师,是我人生的起点,也是我成功的起点。”感受:原来是“小人物”,现在是“公众人物”,丰满的人生履历里闪烁着“代课”的光辉。——张明新的代课故事P33倾听:“正是因为有了那些艰苦的经历,才有了现在我对教育事业的更深刻的认识,才使自己现在的工作能够更加的卓有成效。”感受:曾经代课的岁月书写了某些人的青春,青春易逝,惟有不变的是教育真情。——裴承裕的代课故事  相似文献   

2.
“学会做人”教育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对青年学生进行“学会帮人”教育尤为重要。在教育中,要利用青年特点,突出“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两个重点;发掘青年亮点,解决教育难点;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抓住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使青年学生有一个光辉的人生起点。  相似文献   

3.
陈汉杰 《上海教育》2009,(17):53-53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求学也在农村。在我上一年级时,学校的代课教师特别多,由于他们多数是“文革”时期的初中生,所以常常闹笑话,比如把“辣椒”读成“辣叔”,把“陕西”读成“峡西”。因此,村民对于本村的学校教育基本不抱什么希望,学校已经五年没有教出一个正儿八经考上镇一中的学生了。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的提出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感恩与爱和慈恩共生,与谦卑和忏悔同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图报,当有激于衷矣”,讲的都是感恩。它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6,(9):42-43
《教育》双周刊编辑部: 你们好! 感谢你们对我们代课教师的关心,请允许我代表全国所有代课教师向你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相似文献   

6.
林美娟 《广东教育》2006,(7):127-127
在我的教育博客里,我张扬着我的生活态度:“感恩地活,快乐地忙,痛快地学,尽情地玩!”我是个幸福的老师,快乐地忙着。  相似文献   

7.
赵艺 《顽皮娃娃》2009,(1):I0006-I0007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孝”治天下,当“忠”与“孝”不能两全时,大爱之人往往舍“孝”而取“忠”,这是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感恩。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孝的教育,就是让宝宝成人后懂得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8.
陆常波 《教书育人》2009,(12):28-30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就我的认识简单谈一谈:  相似文献   

10.
八年前教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年度考核时排在全校第一名的总是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年轻的代课教师.而且每年如此。大多数老师都以为他是运气好.向来不服输的我感到很纳闷: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换言之,他根本不“懂”教育.对于教育他是一个“外行”。而我们这些“内行”为什么总比不赢他呢?于是我开始注意上了他。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农村教育工作的“三大目标”,这就是: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乡村大教育看我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是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根本取向,也是悠关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而要实现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如何规划和发展农村教育。面对我国差异显的“三农”问题和农村教育现状,因地制宜,确立和扎实有效果地践行“乡村大教育”的办学理念,是目前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人之常情,“感恩”是传统美德,“感恩”也是人生一课。笔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新课程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冲刺的过程,身体上的残缺没有摧毁“我”的意志,相反成为“我”寻找新生命的一个起点。沿着那陡峭的山坡,“我”看到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13,(11):30-33
“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后蔓延于西方,如今影响到我国并逐渐成为一种热潮的教育理念、教育范式和教育运动,它关注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旨在促成其幸福感受、幸福人生。“消极教育”则是卢梭首先提出的,是其倡导的自然教育的一个专门名词。这两者不是相互悖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本文辨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主张用“消极教育”来为“积极教育”的实施和实现扩大空间,创造空间,从而给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三岔口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12):I0005-I0005
[点评] 文章运用虚实结合写法,构思十分新奇:作者精心择新路的起点;文中的三个“我”,也都有一定的寓意,分构造的“三岔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既是人生歧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思想感情的“我”.发人深思.耐路和正途的交叉口,也是作者反思、净化自己、重新选人寻味,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教育目标错位,办学效益难突破 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怎样办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何服务农村”这个方向性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表现为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应试性和离农性。其一,脱离“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以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完全按城市教育模式办,漠视了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发展基础之一是发展不平衡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缺乏城乡差异的“双轨制”,没有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教育体系。其二,脱离农村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不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十六大”和近年“两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务院子2003年9月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又把农村教育列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使农村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而农村义务教育又是农村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碍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有很多因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个视角来看,早期家庭教育不当、学校德育的忽视、多元文化的冲击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认同、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从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师教学工作、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袁爱国 《江苏教育》2004,(11A):43-44
“教育人生(1985~2004)”黑板上四个略显稚气的美术字,在右下角的几簇小花的点缀下是如此的醒目。望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宣布道:“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当一回主持人’,今天我们学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做一期‘教育人生’,今天将在我们班选聘新主持人——”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