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小说”在中国的传播经过了“无名”时期的翻译介绍、“有名”时期的消化吸收、“中国化”中的批评研究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元小说”研究在中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这个过程同西方先有“元小说”创作 ,后对之进行命名这一历史发展特点相类似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文言小说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和演变,至唐代产生了传奇小说,从而使文言小说发生了质的飞跃和根本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一)小说观念和创作宗旨的更新:(二)描写对象和题材内容的转变;(三)小说艺术的继承、拓展与突破。这些飞跃和变化说明,以传奇为代表的唐代文言小说已基本上具备了现代文体意义的小说特征,文言小说在唐代进入了成熟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据此也说明,前人对唐代传奇小说的高度评价是中肯的。  相似文献   

3.
继1999年9月我在南京“天宫斋”购得晚清稀见小说期刊三种《图画旬报》、《大罗画报》、《图画日报》)以后,我便开始对晚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小说刊物发生了十分的兴趣,并注意起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经过将近二个月的工作,一批过去鲜为人知的小说期刊、报纸开始浮出水面。如《新世界画册》、《游戏杂志》、《潇湘小说》、《新世界小说报》、《小说世界日报》、《七日小说》、《小说世界》、《觉民报》等。虽然其中有些报纸或杂志,或因为书商要价太高,一时无法购入;或因为藏在“深宫人不知”,一时间无暇整理,但由于已经有了权威的证…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苏教版中学语文现当代小说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当代小说教学仍旧存在如传统的模式化教学、课堂气氛压抑,小说教学缺少小说味道、小说解读理论方法单一以及小说理解同一化等问题。根据以上情况文章提出应该重视小说文体的独特性、探寻多元化的小说批评方法和鼓励多样化的小说理解思维等措施,希冀对中学语文的现当代小说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古代小说和戏曲各自的概念均表现为纷乱庞杂。小说与经、史、诗歌、散文等不分;小说概念经过了从丛残小语到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戏曲概念与戏剧缠杂不清。尤其是小说与戏曲两者混杂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与通俗文学作品遭受歧视,小说与戏曲共同点甚多以及评论家的小说观有关。  相似文献   

7.
《古岳渎经》是作者自传性小说。小说有三个重要人物形象,而最重要的是李公佐;小说故事不是两部分,而是由三部分构成,即作者听故事,讲故事和编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反映唐代小说家从事小说创作的艰辛过程和认真态度。其思想价值是告诉人们,伟大的作品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孕育,必须以社会生活为根基,必须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常被人称做集体创作型小说,根据它们各自的成书过程来看其共同点有四:这些小说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化而最终成书;这三部小说的基本框架、人物都通过宋元时期的话本作品、戏剧作品确定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断积累、发展的;这些小说的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集体创作型小说。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理论代表了晚明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0.
英国《每日镜报》举行了一次“三个字小说”的征文比赛活动。应征者有八百人之多。经过评选,公布结果,第一名的三字篇是:“神垂死”。第二名有两篇:“侏儒跳”和“衣柜咳”。以下还有若干名次,而且还有评语。名列前茅的“神垂死”的评语是:“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忧虑……”这样的“三个字小说”,真是“天晓得”!(小聂辑)天晓得的“三个字小说”@小聂  相似文献   

11.
对环境危机与中国小说批评新质的确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别从生态小说的概念与内涵、中国生态小说观念的更迭、生态小说批评的方法等三个角度探讨了生态小说的既有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阿英所著的《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和《小说四谈》,统称《小说闲谈》系列,主要收录了关于通俗文学研究的学术札记,保留了古代小说、弹词、戏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体现出阿英的治学思路、方法与特色。其文献学价值,可从收集、利用、整理资料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小说创作大都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系统之中。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所谓叙事的六种基本元素纵横交织,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封闭系统。任何小说的创作都不能脱离这个系统,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小说。经过这个系统规范出来的小说,大都中规中矩、主题鲜明、叙事清楚,通俗易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小说已经很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后现代主义:新贵的奢侈赵成孝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先后出现了第三代诗、“先锋小说”,这些以全新的姿态出现的文本,使得刚刚熟悉了朦胧诗、熟悉了意识流小说的读者膛目结舌,经过短暂的沉默后,理论界立即活跃起来,欢呼这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当前西...  相似文献   

15.
小说文本中话语场景的独特设置是生成作家创作特色的重要途径。巴金在小说中对叙述语、对话和独语等三种话语场景进行了精心设置,三种话语场景在推进叙事、刻画人物、情感感染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巴金的小说因此建构出独特的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具体形态丰富多姿,运用起来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此,在谈小说欣赏的时候,很难从中概括出一般的模式。本文作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运用有关文艺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从人物、情节、主题、描写等诸方面去鉴赏小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事诗》是唐代第一部记录唐诗本事的专著,开启了诗之本事这一类别书目的先河,对唐后记录、总结各朝各代詩詞本事,乃至对"诗话"、"词话"等新的题材类型的创作都有范例式、启发性的影响。此后,大量文人依此体例、经过自主生发的著作愈加丰富。本事诗的风格得以形成,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诗序》及最初各家说诗著作;二是源于魏晋的志怪、志人小说和唐朝的清谈小说和传奇;三是源于史志、传记,口头传说。  相似文献   

18.
小说鉴赏是常见阅读题型,掌握良好的方法对于阅读欣赏小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以鲁迅的名作《祝福》为例,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三个要素以及主题的归纳概括等方面提出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照搬一般的教学模式,而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感知。在对《故乡》的教学中,我选取贯穿小说的三个变化作为课堂谈话的中心,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一节课内就完全熟悉了作品的情节、人物和写作技巧,从而较深刻地把握住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午夜的孩子》描写了萨里姆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历程,展现了独立后的印度在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的社会状态。拉什迪通过小说构建了一个东西方共存的社会。应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分析小说,可以看出小说中构建的多元化文化与宗教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