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2008年,“山寨”成为流行语之一。一时间“山寨”好似一种时代文化。任鹏飞在《小康》杂志撰文说:虽然说“山寨”文化也有些亮点,但是一哄而上的“山寨”作品能有几部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2.
一夜之间,“山寨”一词在神州大地迅速走红。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春晚”,从“山寨明星”到“山寨服装”,2008年的中国陷入了一个很“雷”、很“山寨”的怪圈。“山寨文化”一时喧嚣尘上,很多人称“山寨”为草根文化,是群众智慧的体现。我认为如今的“山寨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实在不值得我们如此大力的宣扬。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山寨产品的诞生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山寨文化。山寨产品、山寨电视剧、山寨春晚……山寨文化渗入各行各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甚至连《新闻联播》都探讨了山寨现象。“山寨”也由此成为了众人关注、颇受争议的焦点,山寨文化的实质.山寨文化的利弊与发展更成为学界谈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路艳霞 《出版参考》2009,(12):12-12
近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对外发布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并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一书。该报告称,中国语言生活呈现出健康有序、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2008年度产生新词语359条,“山寨”、“三聚氰胺”、“堰塞湖”位列新词语使用频次三甲。“山寨”、“雷”、“圆”由网络媒体迅速辐射到其他媒体,成为2008年的三个流行语词。  相似文献   

5.
孙姣姣 《青年记者》2009,(16):46-47
山寨文化辨析 “山寨”一词出自粤语,它最初的流行始于电子产品领域,是指对名牌手机等的模仿,其外形、功能与名牌产品相似,但价格低廉,是一种盗取名牌产品知识产权的商业行为。而它从电子产品领域嫁接至文化领域是从2008年8月份某电视台播出“山寨周杰伦”的广告开始,此后,山寨现象便蔓延整个网络,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山寨百家讲坛等以文化之名风靡不息。从二者的分野可以看出,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其实是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词语。这股在大江南北刮起的“山寨风”,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字眼活跃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页等媒体之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一个话题,且实实在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进而演变为一种“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7.
“山寨文化”是技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一方面打上了技术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也深深凸显了“草根”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大众消费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寨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以美学的视角对“山寨文化”进行审美解读.进而反思“山寨文化”的现象.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贺博 《新闻爱好者》2010,(10):134-135
一提到山寨文化这个话题,总能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从2008年初的萌芽到2009年底发展成熟,从陌生词汇到人人皆知的网络用语,山寨文化在开启了网络草根文化先河的同时,也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彻彻底底地走向了大众娱乐文化时代。当2008年的"山寨春晚"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当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正式获得"年度影响人物"称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山寨"的影响范围从网络走到了现实社会,网络媒介也终于有了自己代表性的文化。本文对山寨文化的现状作一评述并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朱学蕊 《新闻世界》2009,(7):131-132
从网络用语到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山寨成为当下热议的词汇。如何理解“山寨现象”?本文从大众文化入手,分析山寨文化作为当下大众文化的新形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指出山寨现象要成为一种文化形式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焦点在于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对“山寨文化”与山寨产品的区分,探讨“山寨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王莉 《大观周刊》2010,(37):20-2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性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的普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山寨”现象愈演愈烈。“山寨”现象是一柄“双刃剑”,对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拟从诸多的“山寨”现象来分析是否侵犯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从而人们该如何对“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12.
"山寨"是人们对某些知名品牌低成本仿制的专用名词.2008年被称为中国山寨年,山寨手机、山寨鞋、山寨油、山寨米、山寨药、山寨车、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等山寨产品在中国遍地开花."山寨"这多少带些匪气的字眼已然演变成了一种让全球惊艳的中国经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这年头,倘若你没听说过“山寨”,那就OUT(落伍)了。从具有超强扬声功能的“山寨手机”,到让人啼笑皆非的“山寨春晚”,从《新闻联播》对“山寨”的破格关注,到倪萍大姐对“山寨”的严厉抨击……“山寨”就像“病毒”一样在全社会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日常问候语。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两会中,政协委员倪萍的提案--立法制止山寨文化,将有关山寨文化的争论推到了高潮.有人认为山寨是创新、是突破,也有人认为山寨是翻制正版的毒瘤……作为2008年炙手可热的汉语词汇,"山寨"就像万花筒一样,让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短短一年里,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用起了“山寨”手机,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老孟在网上要举办“山寨”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央视春晚。  相似文献   

16.
从“山寨”的命名和其“招兵买马”的速度,以及引起的文化口水战来看,“山寨文化”在当代“文化场域”的意义,并非知识产权的缺位那么简单。当前文化生产机制的畸形发展阻碍了民间创造力的发挥,当民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一旦找到合适的方式,民间的创造力就以一种爆发性的方式释放出来。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恰好为“文化场域”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山寨文化的界定,明确了山寨文化的特征,分析山寨文化存在的物质文化角度的合理性与精神角度的合理性,山寨文化的存在符合了大众文化兴起及消费主义盛行的潮流,山寨文化的存在不仅满足了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还满足了大众精神上的需求,而山寨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流行,这与它具有的社会、政治及法理基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山寨文化风靡网络 1.对山寨文化的解读 "山寨"最初被用来借指"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对某些知名品牌所进行的低成本仿冒,后来又被无限地扩大辐射面,泛指盗版、克隆、仿制等类似行为,进而衍生出"山寨文化"的说法,来对应、涵盖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模仿现象.2008年初,山寨文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陆轶铖 《新闻实践》2010,(11):34-35
“山寨”从民间的、草根的发展到被官方、权威媒体所关注,除了“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以外,“山寨新闻”这个新兴词汇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于洋 《新闻世界》2011,(12):238-239
近年来,“山寨”风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既赞叹其新颖的形式与创造性,又诟病其常常游走于政策边缘。本文从分析形形色色的山寨现象入手,探析山寨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诸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创新意识,建立核心竞争力、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规范等建议,以让山寨文化能建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