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有两个基本要素:时间和空间。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处在时间的演变之中,空间则是地理环境,是古今中外历史演变的舞台。历史地图中有大量直观和隐含的信息。我们要善于分析和观察,寻找地图中直观的信息,挖掘隐含的信息,利用地图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时,利用课本中的"鸦片  相似文献   

2.
(课前准备好投影机、机片、录象剪辑) (上课) 师:同学们,今年是1990年。你们知道150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生:(齐声)鸦片战争。师:对呀,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第二节“鸦片战争”。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7页。 (评:从时间概念上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  相似文献   

3.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 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中的永恒主题,虽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乐学”与“善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学习。 1.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一旦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讲解“比例尺”前我先提出“战斗前为什么指挥员手指地图布置作战方案?”学生答:“看地图能知道从哪到哪有多远”。又问“工程师为什么手拿图纸去指导生产建设?”学生答:“看图纸能知道零件的大小。”再告诉学生“要会看地图和图纸就得掌握比例尺,学会了比例尺,不仅会看地图和图纸还会制图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好比例尺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策动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其最大特点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一、在导课中体现“任务驱动”1.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例如 :在“如何用好‘我的电脑’”这节课 ,是这样导课的 ,把桌面上‘我的电脑’比做一个家族 ,把其他组成部分比做家族的成员。教师 :“上节课在桌面上 ,认识了‘我的电脑’这个图标 ,它可是个大家族 ,…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电势、电势差、电势能这三个概念,都借助于重力做功与电场力做功很相似这一特点,把电势差比做高度差,把电势比做高度,把电势能比做重力势能。学生往往因为这些有点牵强的比较而对有关电学概念的理解造成困难,甚至很多学生很长时间也解不开这个疙瘩,从而影响了静电场部分的学习。本文通过对有关电场力和重力相关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加深对电学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电势、电势差、电势能这三个概念,都借助于重力做功与电场力做功很相似这一特点,把电势差比做高度差,把电势比做高度,把电势能比做重力势能.学生往往因为这些有点牵强的比较而对有关电学概念的理解造成困难,甚至很多学生很长时间也解不开这个疙瘩,从而影响了静电场部分的学习.本文通过对有关电场力和重力相关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加深对电学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转换角色。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是“主演”,缺少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压制。我注意转换角色,由“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例如,教鸦片战争,我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心理,设置既能抓住教材重点又能体现教材难点还符合学生知识水准的问题。“没有禁烟运动就没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近代文明”这两个问题既探究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必然性,又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及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学生发言相当精彩。体现实践精神。历史学科其实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操作、表演、编辑等,感受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了解爱国将领如何英勇善战。教“洋务运动”时,我在课前把学生分成“洋务派”和“顽固派”两大组,各自收集资料。上课时用十分钟时间分组辩论,结果“洋务派”战胜了“顽固派”,开始办“洋务”。适时鼓励,使学生主动求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思...  相似文献   

8.
一、走进历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历史,首先要让学生先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成功了一大半。用精辟的开讲,点燃学习兴趣。新课的导入是老师把学生引入大门的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同学们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本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即‘鸦片战争’吗?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现象空间位置和地理情况的手段 ,它的使用 ,对于形成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地理概念 ,加强历史课的直观性、形象性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效果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地图一直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 ,特别是现在高考改革中的“文综”考试中 ,历史地图更是成为政、史、地三科综合命题的有机纽带。因此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 ,应重视对教材中的地图的复习 ,笔者结合近几年复习的实践体会 ,浅谈一下历史地图的复习方法。第一轮 :精解每幅地图 ,探究隐性知识教材中的每幅地图 ,都应当在第一轮复习中…  相似文献   

10.
<正>“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影响与重要作用。时间与空间是构成历史教学的两大要素,能够通过历史地图本进行充分体现。历史地图是史实静态的再现形式,反映了历史时间与相关事件,有利于推动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我国宋代史学家曾有言道:“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强调了历史地图本在学习中的关键意义。基于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的用图意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三化一联”是指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一种方法,即历史地图图示化、历史知识地图化、历史地图文字化和比较有关联的历史地图。它是“左图右史”良好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综合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现以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为例,谈谈“三化一联”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一、历史知识地图化对于一些专题性的地图,通过描图的方法,把历史知识融化在地图中,完全凭历史地图的表象来形成历史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概念。如战国时在关中开凿了郑国渠,西汉时又开凿了六辅渠和白渠,这些水利工程具体的空间位置,通过描画《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图》,在头…  相似文献   

12.
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地图概念时,我先问学生:“你们在哪里见过地图?”马上就会有学生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新华书店、动物园、公园、车站、电影中、电视中、书刊中、报纸中等。表扬了这些学生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又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  相似文献   

13.
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的知识同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概念。如果只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却不能在中国地圈指出它的地理位置,这就很难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完成这一重任?我认为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小学地理课本第一部分安排的就是平面图和地图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面图扣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在教学《政区和地形》一课时,出示“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从政区图中可以使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作为直观教具之一的历史地图的运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这样明确地告诉过我们:“用地图和历史地图做演示,具有特别重大意义,因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和善于阅读并利用它来解答问题,这在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底全部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实证明亦正是这样,例如当我们讲解魏晋南北朝或五代十国等分裂局面的历史时,假使没有地图的帮助是很难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的。倘若我们能指图讲授,则可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解释,而学生更是“百闻不如一见”容易理解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数学,以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变换莫测的数据组合等汇集成册,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望而生畏,害怕学数学。作为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就应当想办法把那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使学生对它发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根据多年来的尝试,我认为课堂游戏确实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概括起来说,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能源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基本规律。近几年来,笔者在指导小学生数学总复习中,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师串讲为主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逐渐形成了指导学生复习数学的一种观点——“学生观”。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文章。文中对大兴安岭的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写景时学习运用。一是运用比喻写景。作者把连绵起伏的群峰比做林海的波浪,把俏丽的白桦比做林海的浪花,把青松比做“岭”的裙,把野花比做“岭”的绣花鞋。——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怎样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呢?一、借助于历史地图形成历史空间概念,以图学史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空间及其变化的具体体现,所以历史空间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历史地图。而某一空间概念总是与历史现象相联系,蕴含着丰富具体的历史内容,有助于形成历史概念。如学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图》,首先,应明确1947年战略反攻空间位置陕北、华北、山东、中原等。其次,要依图分析战略反攻的空间环境,陕…  相似文献   

19.
古人曰“左图右史” ,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确实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 ,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 ,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作为历史老师 ,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 ,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这种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 ,加强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求事半功倍。初中是中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重要阶段 ,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初中生在初期很少或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突出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历史教学中,在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中,应该交给学生一把走进历史殿堂的钥匙,而概念解析可以理解为是第一把钥匙。现就概念解析的必要性及应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