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后,经济报道成了新闻中最大的家族。然而,历届好新闻评选,经济新闻的比重很小,而工业好新闻更是少得可怜。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内容一般化,缺乏新意,表现形式死气刻板。怎样把经济新闻写活呢?谈点个人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活写人物。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不大写人,似乎是约定俗成的。造成这种局面,我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习惯势力束缚。数十年来,报道经济新闻都是以写事为主,即使写人,也只是把人当作陪衬,沿袭至今。二是左倾观  相似文献   

2.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使经济报道活起来,做到融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呢?我认为,采编手法的创新是其中重要一环。地市报作为综合性报纸,以有限的版面做足做活经济新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不仅是新  相似文献   

4.
新闻怎样求新呢?实践使我感到,必须努力做到“四个把握好”。一要把握好“新意”新闻的新,不光是时间要新、报道要快,而且内容必须新,必须有新意。居高声自远,涉深鱼方多。记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又要常到基层了解民心,体察民意,掌握有意义的新鲜事儿。这样,才能从事实的最新变动中抓住有影响的新闻,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5.
写活经济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个方向,近几年来,我报记者发挥县报记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勢,写出了一些较活的经济新闻,其中三篇在全市、全省新闻评选中获奖,三篇在省、市新闻单位获奖。认真总结这些获奖的经济新闻,使我们看到了写活县报经济报道的出路所在。多向思维开视野。县报记者多是半路出家,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较深,这是县报经济报道难以活起来的一条重要原因,也是县报搞活经济报道的突破口。多向思维为我们开拓了视野,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反映万花筒般的商品经济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1989年,长安农村有偿服务刚刚兴起,人们褒贬不一,我报记者时捕捉到新闻线索,运用多向思维采写出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新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新意?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入手,在新闻事实中挖掘出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颖主题,也就是主题要新。新闻主题是否具有新意,是新闻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新闻主题的新意,也就成了提高新闻品味的重要手段。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获一等奖作品《棉花姑娘出嫁记》(《河北经济报)》1990年12月18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的发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呼唤着经济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要从经济新闻的报道主旨、报道内容以及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上,都要突破传统的经济新闻的旧模式,让经济新闻活起来,把企业报办成企业经济发展的导向报,搭起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怎样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界有句奉为经典的 话: "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 一个原因,那就是:人。" 我们的经济报道,也要实现 一种把经济工作与人结合起来的 报道观念。我认为,经济报道对 人的反映,可分从浅到深的四个 层面。 第一层面:把人当作经济活 动的标杆。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信息观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承认我们捕捉和表述的是一种信息;二是要努力提高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随着信息观念的强化,中国的新闻在改革中趋向优化。大量的新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新起来、活起来了。名副其实的新闻越来越多。新闻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新闻要写活,写出新意,办法之一就是要在新闻角度上下功夫。如何选取较好的角度,下面几点可供参考。一、着眼于不同的人物。现实生活中人们存在着不同的类型,比如:领导和群  相似文献   

11.
让党报新闻版活起来刘绩辉党报新闻版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改革不断深入,新闻舆论工作要上新水平,要更好地起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党报新闻版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当前,如何让党报新闻版活起来,让老百姓喜...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杯体操大赛出新闻,不仅有全能、单项比赛决出冠亚军的新闻,还出了经济新闻。9月2日,经济日报发表的《谁是“最紧张的观众”?》就是世界体操大赛中的经济新闻。这条新闻,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新。标题用提问式:谁是“最紧张的观众”?紧扣世界体操大赛,着眼观众,颇有新意。一般来说,体育比赛的新闻,把观众作为主体的还不多见。接着新闻导语用描写与评述结合的方式,显得生动活泼,“如果要评选本届大奖赛中‘最紧张的观众’,我投刘小明一票。”刘小明,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地市报的普通编辑,编稿之余也写写稿件,但不觉间,从1999年到2003年5年中,自己采写的稿件竟然有二十多篇获得了省级以上新闻奖。其实,仔细想想,很多同志的功夫比我深,采写的稿件比我好,我之所以能获奖,只是自己采写稿件格外用心罢了。所以,我常说用心就有回报,干什么事都要尽心,有多大的劲就用多大的劲,老天不会辜负有心人的。扑下身子,多研究些问题。新闻关键是新,没有新意,就没有新闻。写新闻如何写得有新意,这是能否写出好新闻的关键,而要写得有新意,就要多观察、多学习,多研究些问题。我获奖的稿件多数是问题新闻。这些问题,或是…  相似文献   

14.
新闻贵在以“新”取胜。只有叙述的事实新,选择的角度新,反映的问题新,才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和王光荣采写的消息《让“巧媳妇”回“娘家”挑大梁》,能够荣获四川省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第六届好新闻一等奖,主要是有一定新意。1991年6月初,在万县地委宣传部新闻培训班上,地区丝绸公可经理廖明楷发布了一条新闻:1至5  相似文献   

15.
王航 《军事记者》2003,(5):64-64
细算起来,《居委会,新来了退伍兵》一稿的见报已是两年前的事儿了。这是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见报的第一稿稿件。它的采写成功,使我悟出了新闻采写的一个真谛: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活生活。 作为一名携笔从戎的地方大学生,我的文字功底还是有的;入伍前曾在报纸杂志发表过数百篇诗歌、散文,  相似文献   

16.
在华东九报1996年上半年开展的短新闻竞赛中,《浙江日报》4月20日刊登的参赛短新闻《小黄鱼又回来了》被九报评委们评为一等奖作品。这篇短新闻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好在“新、短、重、活”四个字上,这四个字正是这次短新闻竞赛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新:小黄鱼本是舟山渔场四人经济鱼类之一。过去市场上很多,前几年因捕捞过度而形不成鱼汛,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往通称的经济报道? 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是,这是说,它仍然是属经济报道范畴。 不是,是因为它在报道的内容上(新闻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新闻要求短、新、活)、记者的活动方式上(由跑机关、跑工厂转向跑市场、逛商店)、服务对象上(服务生产转向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新闻的职能上(由单纯地报道经济工作转向报道经济信息;从  相似文献   

18.
我写的《新年新乐新话题:国有产权无偿转让》,曾获九四年度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文章发表后,豪门集团总裁陈世增认为文章“颇有新意”。同时,读者反映也较强烈。回顾该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20.
“闻”新则喜,“闻”旧则厌,这是受众对新闻表现最突出的心理反映。所以,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程度。怎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新意?这里,介绍几种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挖掘出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最新主题思想,即:主题要新。一篇新闻主题的新颖与否,是决定新闻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时代精神“火花”,是使新闻主题充满新意的重要手段。获第二届现场短新闻~等奖作品(棉花姑娘出嫁记》(《河北经济报》),从~个姑娘出嫁的事件中,挖掘出当代农民对科技兴农的深刻认识与渴望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