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仅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你报道的问题和内容可能是人家已经报道过的,但是你有了新的概括,人家还会有一种“深”的感觉。例如我在1982年写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篇报道,所讲的问题和材料并没有多少是全新的,但是我对水作为一种资源从三个角度——数量角度、质量角度、使用角度来加以概括,并且用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数量──“无限的循环掩…  相似文献   

2.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干江东 《新闻窗》2007,(4):114-115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反映党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吸引更多的读者?著名记者艾丰曾经说过: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新闻,还愿意看,还能看明白,那样,经济报道就可算是写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难写活。”“写出的经济报道枯燥乏味,自己写着没劲,别人看了头疼。”这几乎成了新闻同行的共同苦衷。故此,报社领导要求“把经济报道写活”。广大读者呼吁“活生生的经济报道”。看来,越是难写活的恰恰最需要写活。而写活的关键还不仅在于“怎么写”,  相似文献   

5.
解读詹国枢的经济报道本有许多可说的,如他的新闻意识、宏观意识、理论意识、科学思维意识等。但是,在他的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报道视野。报道角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尤引人注目,值得借鉴。 价值取向 : 经济与人文并重 对人的全部而不仅是经济的关怀,使詹国枢经济报道的价值取向中多了一份文化的眼光与人文的标尺。因此,在他的经济报道中,新闻点往往超越了纯经济价值尺度。他把文化因素作为内在变量纳入经济分析中,把人的经济活动向人文化、理性层面提升,关注经济背后全面而深刻的人文原因。 温州火了,许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报道课题。那么,我们的报道怎样才能写活,让读者、听众喜闻乐见呢? 笔者认为,经济新闻要写活,关键要着眼于人,要从人的角度人手,写出这件事和人们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提经济新闻,一些人总把它与“枯燥”划等号。其实经济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报道的枯燥是因为报道没有着眼于经济生活的主体——人。1992年,美国《费城问询报》一组题为《美国,哪儿出毛病了?》的经济报道刊出后,读者纷纷要求重印,报社重印37.5万份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但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 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 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 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必将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熟悉市场经济,把经济报道写“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怎样把经济报道写“活”?笔者认为,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源于生活关注百姓一些经济报道之所以出现了“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是因为记者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还有的经济报道片面追求“理性色彩”,忽视了事实的生动展示,犹如一篇冗长的说理文章。而有的记者却将自己的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其生活性和服务性增强了,新闻也就“活”起来。1996年,…  相似文献   

10.
所谓报道角度,是指采访到可报道的题材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视角来表达,把新闻写透写深又写活,使广大读者喜欢看。 那么,最佳角度在素材中的表现形态是怎样的呢?先举个事例,把这个抽象的说法具体化。某离休干部在战争年代多次流血负伤,而今自觉端正党风,不走后门安排子女工作;维护国家财产敢当“黑包公”;他临终前嘱咐家属子女:“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  相似文献   

11.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国冶金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变,综合报向专业报转变,报道内容也以经济报道为主。经济报道成为报纸的重头戏,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光是《中国冶金报》,其它行业报和专业报都面临的必然趋势。但是,经济报道总让人与枯燥、乏味连在一起,甚至常常使之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境地。把经济报道写活,写得有滋味,有分量,使之如同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并对经济活动有所启示,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经济报道要有“色感”什么叫色感?这个色不是指版面的美工处理,主要指的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经济报道枯燥乏味、可读性差,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深,写得透,写得老百姓愿意看?笔者认为,除了学习经济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外,深人生活,从中找出特色,抓到“活鱼”,才是真正的要领。贴近现代生活,密切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新信息、新动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难写,研究经济报道的论文也难写。此文却不同一般,文章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讲了写好写活经济报道的4条经验:①扑下身子找“故事”;②既见经济又见人;③“无新闻”处挖新闻;④引人入胜方出手。没有较为丰富的采写经验,没有对新闻实践的思考和概括,是难以写出这样读来津津有味的论文的。我们向作者表示感谢。《经济报道纵横谈》专栏尤其欢迎像这样来自一线、内容生动鲜活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写活经济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个方向,近几年来,我报记者发挥县报记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勢,写出了一些较活的经济新闻,其中三篇在全市、全省新闻评选中获奖,三篇在省、市新闻单位获奖。认真总结这些获奖的经济新闻,使我们看到了写活县报经济报道的出路所在。多向思维开视野。县报记者多是半路出家,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较深,这是县报经济报道难以活起来的一条重要原因,也是县报搞活经济报道的突破口。多向思维为我们开拓了视野,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反映万花筒般的商品经济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1989年,长安农村有偿服务刚刚兴起,人们褒贬不一,我报记者时捕捉到新闻线索,运用多向思维采写出了  相似文献   

15.
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尤其是在党报搞经济报道的记者,都抱怨经济报道难写。难在何处?不外乎一是采访难,转型时期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记者不易把握;二是采访出来的东西往往脱不了消息报产值利润,通讯写厂长经理,写增长写扭亏的窠臼。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容易发表出去,愿看的人也不多。经济报道该怎样写出新意,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呢?笔者以为,把经济报道搞活,需要记者更新观念,在把握好时代中心要求,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选择好切入点,抓住读者的阅读需求,写出既有时代特色可读性又强的新闻作品。具体说,应当做到选择题材要“鲜”,组织细节要“活”。遣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公认是比较难以驾驭的。对经济报道的难度,人们《常形容为“内升不愿看,外行看不枉”。这句很普通的话,实际上包含了经济报道工作中全部的矛盾。为什么“内行不愿看”呢?一是记者的拆迁尽是些外打话,连基本的经济常识么没有掌握;二是记者的报道里虽没有多少外行活,但过于肤浅,没有多少能够真正月决问题的内容;三是报道的东西大都是内行人已经熟知的,对他们而言,已无多少新闻性了。“外抒看不懂”则是因为记者没有能够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研究消化报道的内容,自己不懂,当然不可能把自己不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称国际市场不认账》意外获奖后,先后有同行朋友问我:“你转行跑人事了吗?”“你跳槽到经济部啊?”在他们看来,这篇报道不太象一个主跑环保、兼跑科技的记写的。事实上,稿子的确源自科技线,至于为什么看上去不象“主流”的科技新闻,我想,也许因为它尝试了一种“大科技”的采访思路,把常规的新闻素材发散性地放进“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制度化”等不同领域,并通过思维不断碰撞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诞生了新结晶。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如何写好、写活经济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入手,多些贴近性、指导性,少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闻界有句奉为经典的 话: "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 一个原因,那就是:人。" 我们的经济报道,也要实现 一种把经济工作与人结合起来的 报道观念。我认为,经济报道对 人的反映,可分从浅到深的四个 层面。 第一层面:把人当作经济活 动的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