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报道是近年来令新闻单位头痛的一个问题,读者怕看一般的会议报道,报社怕用一般的会议报道,记者怕写一般的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想到要记者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记者“多下基层,少泡会议”,“多往农家跑,少在会堂转”...  相似文献   

2.
1992年第7期《新闻知识》刊载的《用项目促进记者转变作风——宜昌日报构建记者深入实际机制的思路与实践》是一篇好经验。文章好在切中记者“深”不下去的时弊,开出了医治这一痼疾顽症的良药。深入基层的重要性是新闻界的共识,大凡记者,无论资深资浅,年老年少,对此都无异议。但记者蹲宾馆、坐小车、跑机关、看材料的现象都十分普遍,致使出现了“三多三少”,即“跑领导机关多,跑基层较少;报道上层活动多,报道基层较少;报道领导人物活动多,报道普通百姓较少”。除社会大环境外,笔者也认为,问题表现在记者身上,根子却在领导。正如宜昌日报文章中说的,“报内部长期缺乏一个引导、约束、激励记者深入采访的运行机制。”我们的大多数记者是向往做名记者的,而名记者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5.
"让身子沉下去,让报道活起来"是记者进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常熟日报年轻记者占报社从业人员的60%以上,多数是出了学校进报社,以往在采访中,往往去机关多,下基层少,找领导谈情况多,找市民聊想法少,官样新闻多,适合市民口味的新闻少.  相似文献   

6.
报道的“机关化”,与编辑记者作风有关。“机关化”的报道,反映出编辑记者作风上的浮躁。 在角色定位上,充当了机关的代言人 机关报的记者一般都有分工的口子,有的记者长期跑某个机关,情况熟悉,人头熟悉,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可是有人忘记了自己是报社的记者,考虑问题,选择题目不是从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8.
李竞 《青年记者》2000,(3):43-43
电视观众对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记者在新闻采写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是否深入,不仅直接影响到任务完成的好坏,而且还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目前,县级台记者在采访上存在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两多”,即跑会多、跑机关多。这两多导致记者新闻采访“五少”;即:深入采访少,掌握第一手资料少,了解新鲜事物少,摸到新动向少,发现新问题少。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精品力作少,而不痛不痒、无棱无角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的难点在哪里?群众认为离他们太远;领导认为跟不上形势,深不下去,指导工作不力;记者、编辑则感到难度大,搞好不易。当然,这些年经济报道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一些不足也逐步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得到改进。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我们认为当前经济报道中的主要问题是:在宏观指导上力度不够,满足于零打碎敲,一些记者习惯就生产写生产,从生产领域报道多,从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报道少;从领导角度和工作角度报道多,从经济生活、市场经济规律报道少。正如一位名记者所说,旧经济报道模式的问题在于把活生生的经济活动“层层剥皮”,剥至最后只剩下干巴巴的“骨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有关经济类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体上,企业和企业家正逐渐成为新闻记者的报道主体。对那些常年跑政府新闻和社会新闻的记者们来说,这就意味着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报道领域,而且经济活动越活跃,各类纠纷就越多,报道的难度也越大;相比政府新闻和社会新闻,经济类新闻很少有比较清晰的政策标准和道德标准作参考,各类纠纷中的是非曲直更具技术性专业性,情况更复杂,因此能够先入为主展开报道的新闻少了,需要记者独立观察、分析、判断的新闻多了,报道的风险即在于此。那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一词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对新闻传媒中的经济报道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作为肩负经济报道重任的县市报经济版,如何适应形势,吸引读者,指导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报界同仁普遍关注并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 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经济版要搞好经济报道,既要少报道动工、开幕、剪彩、竣工、鉴定之类动态性消息,避免与要闻版雷同,又要切实改变目前经济报道中存在的统计报表式、简报总结式等报道形式上的弊病,尤其要注重唱好“深”、“活”、“多”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3.
深入自己所跑的战线,是对所有跑线记者的起码要求。试想,一个跑线记者,对自己从事报道的战线所知甚少、朋友不多、线索来源枯竭,这个“线”还如何跑?  相似文献   

14.
朱邪 《新闻窗》2010,(4):93-94
地方党报报道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报道某个行业的工作,记者的分工相对稳定.俗称“跑口记者”。  相似文献   

15.
搞教育报道的记者常常说“跑不出新闻!”我也不例外,深以为苦。但我想,如果能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多下些功夫,报道的局面是可以打开的。几年来教育报道的情况是这样:每当教育工作处于重大改革的时期,教育报道的数量就多,记者工作就活跃;每当教育工作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教育报道数量就少,教育记者就苦于工作不好搞。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往通称的经济报道? 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是,这是说,它仍然是属经济报道范畴。 不是,是因为它在报道的内容上(新闻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新闻要求短、新、活)、记者的活动方式上(由跑机关、跑工厂转向跑市场、逛商店)、服务对象上(服务生产转向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新闻的职能上(由单纯地报道经济工作转向报道经济信息;从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18.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19.
谢景田 《现代传播》2004,(5):135-136
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 ,旅游潮的强劲涨势 ,“无烟工业”、“眼球经济”、“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传媒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广播旅游自然也应该增强深度和广度 ,也就是要不断增强张力。这个“张力” ,是全方位的。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广播旅游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固守传统模式单一独唱跳独脚舞的多 ,冲破旧模式搞“大合唱” ,利用多媒体跳“群体舞”的少 ;固守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多 ,跨越地域时空走出本土的少 ;研究内部调整节目 ,不断变换节目标头的多 ,关注听方市场的少 ;一般报道多 ,浅层次报道多 ,深度报道少 ;单一体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往通称的经济报道? 应该说:是,也不是。说它是,是说它仍然是属经济报道范畴。说不是,是因为它在报道的内容上(新闻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新闻要求短、新、活),记者的活动方式上(由跑机关、跑工厂转向跑市场、逛商店),服务对象上(服务生产转向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新闻的职能上(由单纯地报道经济工作转向报道经济信息;从单一地报道生产进度、经济效益转向反映市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