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 ,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 ,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 ,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 ,《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 ,《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2.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讲诉了我"对5段爱情的逃离,认清了包裹爱情的种种欲望外衣,其中尤以性欲为重点叙述对象。"我"对"对面"的偷窥由单纯的欣赏转化为欲望的占有,对"对面"犯下的错误加速了自我反思的力度,意识到潜意识的罪恶感。自我的反省与走向自然的结局,既是主人公对纯真人性的追求,也是作者对人性寄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说起歌星任贤齐,或许大家会联想到《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搞笑的歌曲,可到了我这里,却变成了“对面的English看过来”。  相似文献   

4.
铁凝是以《哦,香雪》为标志正式登上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小说在作家主体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追求上,表现出“五四”时期以冰心、丁玲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审美意识追求上所具有的典型特点。然而,铁凝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和作家主体审美意识自觉追求的互动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从对“少女时代”审美风格的向往到逐步走向女性文学个性化追求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5.
对面的男生     
“除非女中,对面大概总是有男生的。”看“四城记”的校样,读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有想笑的冲动;看下去,便不由生出“毕竟是陈村”的感慨来。与他过去的文字一样,这篇《对面的男孩》谑而不虐,幽默中见犀利,见地是明白如话的,却不是人人都会说或肯说的。陈村随文章一起发来的信,只一句话: “天快亮了,我终于写完了今年的第一篇文章。”而打开附件,竟还有吴亮的一幅漫画!不觉莞尔,有好文章,又有好画,真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幸运。读者们,男生们——尤其是女生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始一读为快!  相似文献   

6.
对面休闲是本刊最火的栏目之一,看图编故事、扮靓动物和休闲故事三个小板块,结构简单、小巧,内容轻松活泼,深受读者欢迎,来稿踊跃,来,让我们看几点意见:我觉得这个栏目非常不错,就是页数少了点,能不能增大它的“面积”呢!——嗯,可以考虑,不过现在栏目不少,大家的关注点也不同,我们好好讨论讨论,衡量一下,好吗?我的画画技巧不太好,但我也想参加到对面休闲的作者行列中,不管自己的作品能否发表,我都不会介意的,重在参与嘛!——呵呵,说得真让人感动。正是有了你这样的读者鼎力支持才有我们的今天,向你致敬啦!我非常喜欢《青少年科技博览》里的…  相似文献   

7.
铁凝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作品是其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突破”,比如:《马路动作》《蝴蝶发笑》《我的失踪》《砸骨头》《甜蜜的拍打》《唇裂》《法人马婵娟》《棺材的故事》等都表现出一种审丑意识,人物形象夸张、情节“峰回路转”,结构层叠,却又“韵味十足”,体现出一种“寓言化”的审美范式。这种寓言化的书写方式,体现出了铁凝文学创作的智慧。文章主要从寓言化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征等方面去分析铁凝小说的独特之处,从而揭示其作品在寓言化书写下所表达出的审美底蕴和写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主要讲述了"我"的爱情故事与"我"窥视到的"对面"的故事.论文一方面试图以弗洛伊德关于男性爱情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男主人公"我"面对一系列所接触过的女性的爱情心理,另一方面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与潜意识对抗,本能与压抑的关系来分析男主人公"我"的窥视心理,最后展现男主人公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9.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王英 《阅读与鉴赏》2008,(12):28-28,18
在古人笔下思乡念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背井离乡.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泊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当他们想归家时却是千里迢迢、路途遥遥。但这却隔不断他们那“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这时候他们便用诗歌来表达出这种感情。这些感情的表达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直白,也有“村桥原树似吾乡”的含蓄.而更有一种是不说自己如何思乡念亲而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让情从对面飞来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在《尘埃落定》这部小说中,作家借主人公之口,发出“我是谁”的理性追问。这部小说是关于“人”的寓言,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聪明与愚蠢,光明与黑暗,高尚与卑贱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漫画时代     
石苑 《中学生天地》2002,(10):34-37
1995年如果众男生的启蒙教材为《七龙珠》、《圣斗士星矢》,本人的入山之师则为武内直子老师的代表作———充斥着眼睛占到脸部3/5的长腿美女的《美少女战士》,当时我惟一的感受也是购买的动力:好漂亮啊!1996年我很庆幸走入了中庸大师———Clamp的世界。《东京巴比伦》———第一部让我为之落泪的作品。如果你觉得很玄乎,我告诉你,那年我用《Tokyo》的故事拿了政治演讲的满分。我开始明白了:漫画不仅是好看的,它也可以让人哭和笑。1997年4月“邪王炎杀黑龙波……”“风华圆舞阵——”“终一家书报亭,在小学对面的胡…  相似文献   

13.
李彩  张慧 《现代语文》2007,(4):65-65
铁凝的短篇小说《谁能让我害羞》可以用“由日常生活而演化出的暴力”来概括故事框架,此模式是小说这一体所呈现的故事的一种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Jie人式的妇女形象是一个“追求、拼搏、失败”的悲剧人物群像,都有一个由“奴隶(非人)--斗士(人)--奴隶(非人)”循环式的个人奋斗史。因此,女性在任何时期都受着种种有形与无形人性恶的束缚与压迫,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放的,失败的痛苦,往往多于胜利的欢快。李Jie人式的妇女形象都具有悲剧性命运。她们集中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妇女的种种心路历程,尤其要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15.
我拜读过当代女作家铁凝写的《一千张糖纸》,文中的故事曾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中,“我”和世香为了得到表姑答应给他们的电动狗,不惜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去收集一千张糖纸。而当表姑告诉他们“我是逗着你们玩的”时,“我”和世香的眼里充满了悲愤和绝望。当“我”长大了,每逢看  相似文献   

16.
“对面的美眉看过来,看过来……”晚上八点二十一分,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对着电脑码字,晓宇又在对面楼上扯着嗓子冲这边喊了。我决定装聋。“对面的恐龙看过来……”见这边没动静,他又开始变换歌词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对人们把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习惯性解读成一篇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进行质疑,主要通过对文本中“故事”--小说、神话--象征、故事讲述者--作者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层层递进,从而揭示沈从文精神上的深层次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意在用叙事学的理论鉴赏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从叙事时间上看,小说遵循了时空均衡和谐分布的形式美特征: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情境安排,对表现人物复杂内心、丰富性格和当代人的爱情态度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著名的作家中,我觉得铁凝是最优秀的,尽管她是女性,但巾帼不让须眉。我最早了解铁凝,是拜读了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后来又拜读了她的其他作品,如《永远有多远》《对面》《麦秸堆》《玫瑰门》《午后悬崖》等等。本文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午后悬崖》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娟 《学语文》2013,(1):46-47
铁凝的短篇小说大多以小见大,结构紧凑,通过描写一个或几个人物的生活片段或插曲事件,揭示当下时代和社会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或现象。《告别语》(《芳草》2011年第5期)只有短短四千多字,但极讲究故事的编织、结构的严谨、语言的洗练以及形象的鲜明,它传达的内蕴是深厚的。在一个经济和速度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情感交流出现严重匮乏,应该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值得提醒思考和警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