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几年来,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这一基本思路,我们采取的若干改革措施,虽然对企业活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仍然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将企业推向市场,那么就必须增强其活力,提高素质,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企业的活力源泉来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i皂I}生,因此本文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经济效益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拟就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1.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造成我国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佳。 几十年来,国有企业采取行政运行模式,国家是资产所有者、决策者和协调者,企业只是被动的执行单位,没有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国有企业,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些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实现决强扶强、优胜劣汰,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优化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结构的不可缺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1,(5):50-52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权式激励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赋予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本着放权让利的原则,改革思路是行政性分权.  相似文献   

6.
傅崇伦  杨红 《软科学》1996,11(3):56-58,64
<正>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现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约1.4万家,统计表明,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企业户数19.35%,职工人数57.34%,资产总额69.54%,销售收入62.32%,销售税金73.60%,利润总额54.92%。这说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达43.4%;1994年1~11月,我,国乡及乡以上的工业企业工业销售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针对代理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就是以激励契约作为治理机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离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还有很长距离,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是明晰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我国企业信息网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既是发展经济、实现四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世纪之交的新形势,针对当前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战略高度为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宏观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催化剂 当今人们一提及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便会联想到如何在体制上变动,如何在物质生产上调  相似文献   

10.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自身活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筑业的客观要求。实现项目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措施。经过对几年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质量情况的调查发现,工程质量好的建筑企业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栋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在国有企业生存发展舞台上的"主角"--优秀企业家却寥寥无几,远远不能满足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因此,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里,作者根据国内外成功企业实践经验和自己的认识,就当前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如何造就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从权、责、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搞好政治思想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华北油田运输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在积极探索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经营思路,全力实施品牌战略,缔造了一流的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客户,塑造了品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借鉴西方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已获得的成功经验,总结、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历程,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现存的状况,分析得出,历史形成的国有企业经济战线过长和国有企业产权的超经济性质,是目前国有企业发展弊端和陷于困境的两个主要根源,最后,探讨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任何企业如果没有清晰的产权、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没有权责统一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是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核心就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我国即将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在总结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型企业中实行“国有民营”改革,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换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国有民营”改革,促进其加快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好处: 一、实行“国有民营”是中小型企业改革的一条新路“国有民营”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将资产有偿授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所在。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为技术创新创造内在动力机制。以技术中心建设为重要标志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不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其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多年来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益低、亏损多。怎样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益、走出困境,近五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健全和使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仍依靠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效益不高,相当一部分还处于亏损状况,活力不强。究其原因,就是计划经济下集中体制压抑了企业的活力。纵论国内外,凡是搞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没有一个国家经济搞上去的。所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也是我国加入WTO的迫切要求。当前,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也日益表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政企不分,产权不明。虽然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学术界提出并讨论了一段时间,但政治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目前,国有企业与国家间存在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作为管理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身份,其权利是向企业收取税收,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职能手段;二是作为国有企业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收取投资回报,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这次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