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如果我们给他人多一点倾听,多几分关怀,多一些鼓励和理解,那么许多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2.
借鉴经验要把握“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说法:按照惯例,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做;或者过去我们就是怎样怎样做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或者别人都是那样做的,我们还是不要标新立异的好;或者原来的领导既然没有如何如何,我们还是稳重一点为好等等。从这些说法和观点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人们对于以往经验或者他人经验的重视和偏爱。恰当地借鉴运用自己过去或者他人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13岁的儿子在和同学嬉闹时,无意中说出了邻居张某的儿子是领养的秘密,结果张某大怒,非要我们向他赔礼道歉,还要我们赔偿他孩子的精神损失费1000元。请问,在这件事情中,我们(我的儿子),负有多大的责任?湖北省刘向东刘先生: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隐私权。隐私权是自然人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不愿、不便为他人干预的这些有关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实能否被公开,应按照正常的心理和道德标准来判断。若公开他人资料、信息等超出了正常限度,主观上不管是故意还是过…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自己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他人侵犯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做到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懂得为什么要维护以及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广东教育》2011,(6):9-1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提醒他人:"天冷了,要记得多添衣服""不早了,要早点休息""要把幸福抓在手中"……在提醒他人之后,唯独忘记了要提醒自己。为他人着想固然是美德,但是为自己多想一点也未必是坏事,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请别忘记了要善待自己。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善待他人,也别忘了自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青少年群体,吃美食、约朋友、去游玩时,都会习惯性地拍照留念,然后将照片配以文字说明发到网络,于是在朋友圈、QQ空间、人人、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经常会看到内容雷同的个人生活秀。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或者经历着。这样做的目的,浅显一点来说,是为了让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心理学上把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发表出来的过程定义为"自我表露",这是现实空间的"自我表露"。  相似文献   

7.
一分钟     
一分钟非常短暂,但却可能在我们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一分钟有如此多的精彩,无数的一分钟相加便构成一个庞大的一分钟。一分钟,可以用来微笑,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微笑。一分钟,可以用来看路,观赏美丽的花朵,感受湿润的草地,或者欣赏清澈透明的流水。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首歌唱道:"岁月在晨昏中悄悄流去,身上的伤痛需要擦洗,放慢一点奔波的脚步吧,要把微笑送给自己……"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减压,我们曾为自己平平常常的生活而自卑,在心灵的库房里堆满沮丧和叹息。其实,我们已经为创造美好的人生尽了最大的努力,至于生活给我们多少回报,让我们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那都是生活本身的事情,有时并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作决定,我们可以赞美他人的成功,羡慕他人的富有。但绝不可以轻视自己的平凡,  相似文献   

9.
小草,感谢阳光给它生机;叶子,感谢土壤给它绿意;水滴感谢大海给它包容;蜜蜂感谢花儿给它甜蜜……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当我们享受他人和自然万物给我们带来的恩泽时,我们可曾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0.
别伤害自己     
林润瀚 《成才之路》2012,(23):1-I0001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  相似文献   

11.
詹丹 《云南教育》2009,(14):43-43
不要以为,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才是研究者不自爱、不自律的表现。不断发表平庸、无见地的论文,把一点所谓新意或者在论文中反复显摆,用新题目炒冷饭,或者“无限放大”为一本书,同样是不严肃、不负责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编辑心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乞丐》中诉说着这样一件事,一个乞丐向他乞讨,然而他却身无分文,只好无奈地冲乞丐笑笑,但乞丐还是说了句"谢谢",因为就是这简单的微笑,给了乞丐无限的温暖。是啊,有时候,我们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种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是对他人极大的帮助。生活中,我们如果能给他人一点点小的帮助,哪怕是一个微笑,也足以温暖他人的心灵,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13.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经常打骂同学,摔东西,爱发脾气,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事,也会让他大发雷霆,常伴有一种挑衅性冲动。在班级里他们多半是些不受学生欢迎的人。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我们把它叫做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性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反应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活在他者中。他者不仅指他人,还应包括外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为了他者而活着,活得卑微或者活得高贵,其实高贵未尝不是另一种卑微,主动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被动;总之,我们成了他者的奴隶。我们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他者的奴役,不自觉地沦为了异己的人或物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主宰了生活,其实我们早已被生活所吞没。  相似文献   

16.
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和关怀。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而在我们的人生中,接受最早也是最长久的关心当是来自家长的关心。父母对于我们的关心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人,就是在父母的关心之下,我们才茁壮成长,并且学会了关心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生育政策的特殊性,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心,按理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活     
什么叫作文,作文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感悟诉诸文字的一种自由的创造过程。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注重文章的写法多,注重对生活的研究少。因此我们的作文指导也总是浮而不实,表面热闹而实质空乏,用力不少但效果极差。说实话,作文我总认为是教不来的,或者说教的效果是很小的,不管你在这个过程中多么卖力地讲授写作技巧,多么喋喋不休地传授写作方法,效果总是有限或者是很有限的。经验证明:写作是通过历练而能自通的一种能力。假如我们敢于客观地承认这一点,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并不是无事可做。帮助学生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面子问题。人们为了自己或者他人的面子,为了通过交际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选择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语言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跨民族的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礼貌用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试图从词汇、语法等方面探究维吾尔语的礼貌用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正确领会作者原意.片面理解或者迷信他人,只能对作品造成曲解,不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家长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多学一点,多会一点,于是,就给他们报了这个班,那个班。但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的宝宝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而在生活中学到的这些东西,有时可要比在培训班里学会的重要得多。在新年的第一课里,就让我们教会让孩子终身受用的一个字——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