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丹 《语文学习》2020,(2):66-69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选入了苏轼的一篇短文《书戴嵩画牛》。六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的文言文还比较少,选在教材中的文章,基本浅显易懂。相对来说,这篇短小的文言文,理解起来有点难。课文不但有冷僻的“搐”字,有字常见而义项现在较少用的“掉”,以及一些词性活用的语法现象,如“锦囊玉轴”等,而且就文章主旨或者人物的言行来看,也存在着理解歧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帝俄时代的契诃夫小说<凡卡>经删节选入我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已有50多年.这期间,虽然涌现了数量惊人的有关这一作品的文本解读和教学案例,但这些解读和案例,对于作品一些基本点的理解,并无多大的区别.在人教社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网站上,关于<凡卡>的主旨、表达的总体特点以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这三个方面的简析,可以视为各种解读的代表.我的分析,主要以此为商榷对象.  相似文献   
3.
这里明确提记叙文,是想有自觉的文体意识.我说的记叙文,概念比较宽泛,不分写实和虚构.下面就进入正题,分几个方面谈.  相似文献   
4.
一、总论:文与笔 在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收录了<东坡志林>中的<记承天寺夜游>和<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咏絮>两则"笔记".虽然教材是以"短文两篇"作为课文的篇名,但如题以"笔记两则",文体明确,也许更好些."笔记"就是随笔所记.  相似文献   
5.
张召媛  徐曼曼  詹丹 《职业圈》2008,(17):84-85
取得时效是民法时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法只规定了诉讼实效即消灭实效是不完善的,取得时效制度有着无以取代的功能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其起源发展的情况,制度的合理性来看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其适用范围和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一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虽然简短1,但许多执教者对此文的理解(这里仅指译文)存有很大分歧,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个关键句,即使是从字面义上看,也未能取得一致的理解。这一句是: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2《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选入了沪上名师黄玉峰(下文称执教者)关于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7.
我最初是从许多新闻报道中熟悉了他的姓名,以后,我又曾有幸作为他的一名学生,亲聆其教诲,耳濡目染其为人风范达三年之久。然而,他是怎样走上学者道路的?他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秘诀?受到过哪些名师的指点?他的日常生活是否与众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兵卫与葫芦》,人教社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收入此篇后,有一段这样的分析文字: 前面的情节颇为平淡,精彩却在最后浮出水面.清兵卫的葫芦,古董店居然开价5块,校役居然还卖了个50元的好价,而卖给当地富家价钱是500块.……正是这结局的陡转,仿佛在山路上的猛一转弯,又仿佛是一阵风吹散了一片雾,然我们忽然发现本以为熟悉的世界原来还有另一种面目存在.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① 我们看到,当小说写到那被教师没收的葫芦有幕后交易时,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已是结尾,把结尾提及的幕后交易视为小说的一种精彩,而把小说前面的绝大部分内容视为是一种平淡,似乎这些平淡仅仅是为了烘托后面的精彩,或者因为结尾的精彩才使得小说主体部分的平淡有了回味的余地,这虽然也是一种理解,但与我们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采用材料作文的题型,延续了多年来的命题风格.试卷中提供的材料,是对生活中一种较为普遍现象的概括:"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以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然后要求考生把对此的思考表述出来.这道作文题,语言表述清晰,审题障碍小,而留给考生可写的空间,其题目本身的开放性,却是相当大的.但从社会实际反响看,围绕着这道题的种种议论,留给了我们更大的反思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有美国小说家辛格《山羊兹拉特》一篇,总体表达相当明快,中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多少困难.但该小说由于被编入了第七单元的"情感话题",而阅读提示也是从作品显示的情感魅力和小说对情感的艺术处理上来引导教学①,以至于小说中相当重要的另一问题,即人与动物的生存危机及转化未能纳入分析者的视野,不无缺憾,故我们撰文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