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师绩效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师德、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班主任工作五个维度.进行教育教学改善、专业思考和协商参与的教师绩效评价,增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并改善实践,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在同行竞争中获胜,促使学校竞相投资,教师分层越来越严重,学校整体教学出现更大差距,教育问题更加严重。社会资本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互信及资源网络知识的共享,学校之间共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育事业和谐进步。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资本的投资,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社会资本阶段。  相似文献   

3.
万丹丹 《学周刊C版》2020,(18):173-174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一直都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研究都会有新的发现。高中政治教师作为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要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文章阐述了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和重要性,从三个层面提出了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全球化竞争是经济竞争,更是教育竞争,而教师素质是教育竞争的关键。近年来,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影响个体发展的内外动因可见,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范式,而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和合作教学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信息化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顺应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转变教学观念,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模式下对教师的职能重新定位,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改善教师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与时俱进,使人全面发展,提高人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现有关学生素质研究文献资料,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这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运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进行梳理,从学生发展视角提出:加大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统一教师对培养目标的认识,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改善教学场馆设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教育均衡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合作不仅可以激发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还能促进乡村教师个体从同事身上获得专业支持,改善教学实践,从而降低教师流动带来的损失,对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度访谈10所乡村学校的30位教师发现,指向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合作是激发教师合作动机并做出合作决策、促进教师之间批判性互动并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实践的过程。而为了促进专业发展,还应为乡村教师合作提供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完善乡村教师合作所需的组织结构支持;营造深度交流的反思型学校文化;促进合作教师之间的知识互补;增强乡村教师作为合作主体的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教师本身,更是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有效地提升教育质量。该文从教学专业能力、教学专业深度和广度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提高教师调查研究学生的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通过提升教师调查研究学生的能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是:确定调查研究学生的主题;培训者向教师讲解调查研究学生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教师观摩培训者调查研究学生;教师实践如何调查研究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调查学生的结果;寻找问题解决措施并将之实施。实践表明,以教师调查研究学生的能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TIMSS2015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教师变量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教师变量包括教师特征变量、教师教学变量和教师专业发展变量。其中教师特征变量有教龄、性别、学历、数学专业、数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变量有教学期望、教学合作、教学热情、课堂讨论、多媒体使用、对作业的重视、对考试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变量有数学知识培训、数学教育培训、数学课程培训。多层线性分析发现:在教师特征变量中,教师的教龄、性别、学历、数学专业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显著作用;在教师教学变量中,教师的教学期望、教学热情、课堂讨论、多媒体使用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在教师专业发展变量中,参加数学知识培训和数学教育培训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的、系统的过程,主要强调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专业自主是教师本人对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的凸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创造性、多元性和差异性的体现,是使教师最终获得其专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的驱动力。专家型教师始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着一种自觉的状态。专家型教师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其专业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具备坚定的职业志向、不断挑战常规的勇气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教师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基石;专业自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影响教师潜心育人的专业表现及学生全面发展。为考察问责式和发展性两种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不同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我国中西部2354名县镇及乡村中小学教师,构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教师所感知的教师评价方式、对评价的态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问责式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影响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教师对评价反馈的态度和专业学习,显著负向影响教师专业表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皆为显著正向影响。这提示不同教师评价对教师潜心育人专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在制定和改革教师评价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绩效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职业教育学校因其发生发展的历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色,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面也应该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性。目前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唯一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将"教师职业评价"的概念及具体方法作为一种建议引入职业教育教师工作评价中对教师职业成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教师的教育正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发展趋势,也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指向标。基于对教育规律有透彻分析的后现代教育理念,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性,包括了教育发展的新思想,为人们重新思考和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提供了新的指南。本文试图基于后现代教育理念的视域下,从教师的认知结构、教学技能和师生关系三方面来深入剖析该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易 《教育与经济》2021,37(1):74-82,96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关注专业发展活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6~2019年北京市高中阶段4万多名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近20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增值模型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影响,并进一步聚焦教师参与区级和校本教研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参与区级教研活动的程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聚焦于学科课程内容的教研活动对学生成绩的增值作用尤其显著。此外,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程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教师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的发展给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纯粹的英语语言教学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的专业拓展成为了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本校及其他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专业拓展现状进行访谈,发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拓展缺失给各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并探索公共英语教师专业拓展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活动最为基本的单元结构,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重要场景,更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最为主要的渠道。由于社会的快速变革,教育目标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对象的发展趋势呈多样化。坚守专业课程的学术标准、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需一个关键的协同性元素——课程愿景。在过度的标准化教学中更多地融入共享愿景与协同发展等感性因素,能应对课程教学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多样化难题。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teacher beliefs about student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ffective teaching. Teachers with interventionist beliefs about students (‘I can intervene to help a learner with difficulties’) show more effective practice than teachers with pathognomonic beliefs (‘I blame the learner for his difficultie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D) course sensitized teachers (N = 234) to individual learning differences (ILDs), using five learning/cognitive styles tools. Teachers’ responses to a pre‐/post‐test question concerning their beliefs about ‘weak students’ were analyz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ir ILD scores. Before the PD, teachers with strong ILD preferences matched to traditional learning contex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t risk’ (i.e., had fewer interventionist beliefs) than the other teachers; the former teachers were significantly overrepresented in the sample. After the PD, teachers’ interventionist belief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gardless of their ILD preferences. Neither the length of the PD (28 hrs. vs. 56 hrs.) nor the amount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ffected the teachers’ interventionist beliefs about students. A mediated, constructivist and collaborative PD, which sensitizes teachers to individual learning differences, can increase effective teacher beliefs about students. We conclude that developing more effective teacher beliefs about learners should become a compon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