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从多元并存的文学史、文化史现出发,对蕴含在校内、校外(区内)、网络化等中的少数民族文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运用,以求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合理建构和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途径,从而最终服务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程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中文系对本科、大专和成人班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我对文学史教学的看法,并希望与大家达成共识。一、文学史教学时间的顺序。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史的教学中,每个学校的授课顺序都不同,有些学校里是按从古代到当代的顺序来授课,有些学校是按从当代到古代的顺序来授课。我听那些以当代到古代顺序讲课的人说,古代文学史比现、当代文学史都难。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专业水平比较低,就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他们认为现代文学史简单,我认为以古代文学史,近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这个顺序来…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基础语文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是培养适应新课改文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等进行更新,这就成为高师文学课程设置的新课题。鉴于此,文章就高师文学课如何适应新课改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设置是课程研究的核心部分,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建国以来,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目前,问题仍然很多。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紧紧把握培养目标这一环节,处理好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2):6-7
近年来,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该课程改革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摆脱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和改革,这是每一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内来看问题,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作出准确的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群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向实践性课程大幅度倾斜,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普通院校相比,在人文素质和知识层面处于劣势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对与就业直接关系不大的课程的漠视,凡此种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提出了诸多的挑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结合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了"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为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在此主要从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合理设置课程、分专业设计教案、灵活处理教材,提高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其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1949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学术界也有人称之为“共和国文学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下半叶。这门课程既是中文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是可以单独设点招收陆士研究生的学术前沿课程。中国当代文学走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回首过五十年的文学史,确有太多的东西应该认真总结。而它的教学对象一一新时期出生的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他们对高品位文学作品的要求,对文学及文学史著作中关于人的命运、值盛、生存状态以及对自由和创造带神的渴望,也企盼着编写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通指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也是一门较为活跃、与现实非常切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衔接,从而提高中文系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拓展他们的写作能力,这个课题引起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师的关注与实践.近年来,中文系一些任课教师依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课改·兴趣与大学生写作能力拓展研究”(湘教通[2012] 401号339)、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KT201435)等课题,撰写了一批较有特色与反响的教研成果.我刊在此选登了其中的3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通指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也是一门较为活跃、与现实非常切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衔接,从而提高中文系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拓展他们的写作能力,这个课题引起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师的关注与实践.近年来,中文系一些任课教师依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课改·兴趣与大学生写作能力拓展研究”(湘教通[2012] 401号339)、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KT201435)等课题,撰写了一批较有特色与反响的教研成果.我刊在此选登了其中的3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通指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也是一门较为活跃、与现实非常切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衔接,从而提高中文系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拓展他们的写作能力,这个课题引起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师的关注与实践.近年来,中文系一些任课教师依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课改·兴趣与大学生写作能力拓展研究”(湘教通[2012] 401号339)、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KT201435)等课题,撰写了一批较有特色与反响的教研成果.我刊在此选登了其中的3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积极开发地方相关文学资源,并合理纳入课程教改体系,不仅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结构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师院校汉语教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方面要调整文学史课程内容,建立以之为中心的层层辐射的分级课程群;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为主体第二教学空间的开拓,加强课外自学的指导训练,制订目标明确、系统完整的课外训练方案,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总体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向红 《教书育人》2001,(22):29-30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是师范教育特定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必然要求,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突出的本质体现,是关系到师资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几点设想。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就存在着向综合大学看齐、与综合大学相互攀比的风气,乃至把综合大学的办学宗旨和课程模式照搬到高师院校;教育界以及其他各界存在着轻视高师院校…  相似文献   

16.
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设置与培养中学语文老师的要求相联系,它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文学素养塑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讲授可以参照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要求,从理论深度、广度和"史"的层面提供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的知识资源。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还应关注人文精神的传递,突出其承担的人文使命。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市二期课改从功能维度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校,正在积极探索并作了不少前期研究。结合“九五”国家重点课题《发达地区实施素质教  相似文献   

18.
受我国院校设置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组织行为趋同性和森严的等级性结构以及传统“精英教育情结”等因素影响,教学型院校课程质量标准评价的导向发生偏移,出现了“学术漂移”现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型院校必须坚持课程质量的应用型取向,彰显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质量标准,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现状入手,深刻地剖析了高等师范院校存在着忽视教育基础课和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安排过少、课程设置过分专业化等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地制约着师资的培养质量。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积极而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培养的师资,必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方面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上有很大的不适应之处。因此,必须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进行改革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