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聊情绪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现象,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了无聊与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的关系。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描画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的无聊现象,这一现象是导致大学生无法树立远大理想的根本原因,因为无聊的存在是对人的时间性存在的否定,它阻碍了大学生现在生活与过去、将来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物质主义”之风渐盛,作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体偏好或价值观,对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和背后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从状态无聊这一普遍的情绪体验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其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及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状态无聊增加物质主义(实验1和实验2),意义寻求起中介作用(实验3)。研究结果为丰富状态无聊研究视角和创新状态无聊操纵范式、以动态视角探讨物质主义成因、重塑对物质主义的认知等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为解释社会现象、提升商品销量、干预极端物质主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320名学生进行无聊倾向量表(B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无聊倾向总分、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无聊倾向量表的创造力因子外(分别为5.26±1.50,6.02±1.50,p〈0.05),其他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得分显著相关,抑郁在焦虑和无聊倾向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8%。结论: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智能手机成瘾在无聊倾向与负面情绪之间关系,采用无聊倾向量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532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无聊倾向、智能手机成瘾、负面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系;智能手机成瘾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这种作用占总效应的52%。因此,提供更多有趣且有益的活动以减轻无聊感,加强对手机使用的控制,可以减少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5.
论文考察大学新生学校生活感知(无聊倾向)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500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无聊倾向内部刺激高于外部刺激;在学校适应中择业适应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得分最低;无聊倾向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无聊倾向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无聊倾向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聊”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无聊”的定义、结构、相关研究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无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郑美娟 《培训与研究》2008,25(11):85-86
“无聊”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无聊”的定义、结构、相关研究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无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无聊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现在,"无聊"、"没劲"成为青少年的口头禅,无聊所带来的不良情绪更是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聊"作为学术研究,正像其他很多研究问题一样,来自于国外,国内很少有研究者专门对这个领域开展研究。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各种休闲娱乐、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再加上学校里各种各样的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享受其中的青少年怎么会感觉到无聊,尤其是面对学业时,更加感觉没兴趣,无聊呢?于是,笔者试图借鉴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动机理论来分析青少年学业无聊的真正原因,并给出一些可以尝试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中学生群体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和无聊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正念五因素量表和无聊倾向问卷对214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及无聊倾向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正念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与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正念水平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改善中学生的无聊状态,应关注其时间管理的方式和效率,同时可通过提高其正念水平,如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正念训练或传授一些可运用于生活中的正念技巧,来降低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10.
时间管理、成就动机与无聊倾向这三个方面和高职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对三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明确高职生这三个方面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特点对无聊倾向的影响,深入研究高职生时间管理与成就动机的特点,以及二者对无聊倾向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加强高职生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成就动机、减少无聊倾向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同时为解决当前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困难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抑郁情绪是一种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沮丧苦闷、兴趣减退等。而抑郁障碍则是一种精神障碍。抑郁情绪是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要对抑郁障碍进行干预,抑郁情绪问题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简述了抑郁情绪与抑郁障碍的关系,并从起因、病程、临床诊断等几个方面对抑郁障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 092名高职生的无聊感和手机成瘾状况,并研究高职生无聊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男生无聊感低于女生,二年级低于一年级;高职生无聊感和手机成瘾有正相关,且无聊感对其手机成瘾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职新生无聊倾向性、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广东省某2所职业技术学院的527名高职新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职新生的无聊倾向性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内部刺激维度上性别和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理科男生在内部刺激上具有更高的无聊倾向性;(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时间监控观维度得分和时间效能感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3)学习适应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而且在学习态度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4)无聊倾向与学习适应呈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呈正相关,无聊倾向在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9%。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既直接促进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降低无聊倾向性而提高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知觉、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使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无聊倾向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测查了336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压力知觉、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压力知觉与无聊倾向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当无聊进入回归方程时,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10,p=0.061)。结论: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是通过无聊倾向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500名高职学生的无聊倾向性调查分析,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专业满意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种情况造成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偏低,职业发展规划薄弱。因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缓解学生的无聊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教师情绪状态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为探究中职教师的情绪状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仅36.61%的教师正常,大多数教师处于或轻或重抑郁情绪状态之中.在这种抑郁情绪状态下,不少教师感受生活质量降低、感觉职业前景暗淡、体味不到幸福人生.究其原因,教师超长工作时间和不合适的职称评定办法是高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而高工作压力又容易引发教师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然联结量表、网络成瘾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无聊倾向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以18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筛选出高焦虑、高抑郁个体,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其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高、低焦虑组和高、低抑郁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2)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忽视策略则越少,习惯使用重视和抑制策略则越多;(3)随着抑郁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宣泄策略越多;(4)个体对情绪控制持积极内隐态度,其对消极情绪习惯使用的认知忽视策略越多且认知重视策略越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无聊症候群"特征、成因及调适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已有研究资料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分析了大学生“无聊症候群”的特征表现、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无聊症候群”预防与调适的若干策略:(1)加强大学生社会认知教育;(2)加强大学生闲暇生活规划教育;(3)积极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4,(12):20-21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不能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很难任性地看上一晚上的美剧。难道生活就要变得如此无聊和平淡吗?一旦厌倦、不满的情绪滋生,心态也会失衡。为了不让生活变得糟糕,下功夫改善现状很有必要。让我们经常给自己的生活预约惊喜和精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