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法、德、日四国各自所认定的语课程总取向,有原则性的差异。美国的语课程以“发展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主要取向,80年代又兴起重视“内容”的核心知识课程;法国在将“作”视为核心能力的同时,以注重“参照性的化遗产”为总取向;德国则强调“构建和培养学习能力”,大学预科的总取向贯穿语课程的全程;日本语课程的总取向,一是重视情感态度的养成,二是立足于“语言教育的立场”,相对地削弱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世龙 《现代语文》2006,(9):100-102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学,从世纪之初的“五四”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学社团及其作家、诗人,不难看出,无论是反帝反封建运动,还是学革命,无论是思想化的传播,还是新学的创造,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青年学生为主体力量的,校园成为革命学的摇篮。接下来,1976年的“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如一声春雷揭开了新时期当代学的序幕,使校园学社团又一次蓬勃兴起。如果说世纪之初的校园学是产生阶段,那么世纪末的校园学则成熟壮大起来,有了自己的名分与阵容,不仅成为当代学发展的生力军,更是教育界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勇于探索学教学实践的教师及其学校在校园学教学活动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创办起了颇有影响的校园学社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学修养和化品位的优秀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应试”的束缚,校园学学术研究及其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蕈视与开发,校园学教学活动一直游离于语教学常规之外,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语教学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知识。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学习,情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重视情感因素?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新一轮语课程改革应还语课程“人性”的本来面目,高扬人精神旗帜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语教育必须深刻理解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语课程中的人精神.凭借学作品以及多元化资源,让中学生受到学、化、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笔认为要落实此精神,开展“校园学”课题研究,探索校园学在大语视野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科技与人才的世纪,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人们对目前的教育不断进行反思。人们普遍认为,目前教育体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人教育的缺失,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使很多教育淡忘了这项“心灵工程”。为弥补这一缺憾,在中学语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学教育来实现人教育,成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被人们日益重视的一个课题。广大语教师应树立学教育的思想,以此来推动语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明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从80年代初即从事语课程与教学论、学解读学与鍪赏理论、散评论与鉴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语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散学会副会长等职。从90年代以来,出版学术专6部,主编2套学术丛书和3部全省高师统用教材,发表论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社会科学“十五”课题1项、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题1项,以及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多项。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近年来主要研究语课程与教师发展理论、语丈教育化擎与语教育化过程理论,以及阅读拳体理论、阅读接受理论、阅读对话与体验理论等学解读学和语阅读理论,在全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其学术专《学解读学导论》、《语阅读活动论》与主编的《新世纪语教师发展丛书》,被学术界视为“别有创意之作”。其中,《学解读学导论》,在《光明日报》、《读书》、《艺报》、《中国图书课论》发的评论中,被称之为“第一部学解读理论的开创之作”。其次,他的散评论和鉴赏理论研究也有广泛的影响,有的章被全国嵌新课程语教材教学用书》(人教版)采用。[编按]  相似文献   

8.
郑晓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67-69,109
随着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不断改变与提高,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学生人文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使高职校园建设以人文文化的培育为主。课程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解读。通过对人文文化校园、高职教育定位、课程文化的解读,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9.
华婷 《现代语文》2006,(2):81-82
语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北京人学教授、语言学家陆俭明说,语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知识。新的语课程标准在更新语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素养方面也提出了应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素养。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素养”是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培养学生的学素养,掌握一定的学知识是基础、是保障,没有学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学素养的培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新的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并不是说不要知识,关键是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现有的语知识系统需要重新建构。语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知识剐样面临着重新构建的问题。由于学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按体划分的诗歌学知识就是其中的一种,本从对诗歌中学知识的现状分析出发,试图构建新的诗歌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教材内容改革,而当前小学语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儿童思维、开掘想象力诸方面尚有缺憾。小学语的学教育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我国朝鲜族与韩国朝鲜民族同语同族的关系,具有优良的儒家文化传统,重视教育,是我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在中学生中尤为显著。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对生命教育缺乏重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足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是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及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是预防及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刘斐 《上海教育》2007,(4A):56-57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从中学语教学新大纲解读入手,试图对语学科性质作出新的定位:语学科就是在学校教育中 ,通过各种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语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5.
校园伦理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伦理”与教育伦理、校园文化等概念虽有密切联系,却又具有不同内涵,它是校园内部发生的神圣而有人文本性的伦理关系总和,将其作为独立命题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在强调教育共同体所担负的教育责任的同时,突出校园伦理主体精神对话的意义。校园伦理的主体、宗旨和活动方式均不同于其它社区中的伦理,它具有独特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人际关系调节和育德、育人方面的功能。在校园伦理建设中,要重视核心价值与主要责任关系定位、不断提升校园伦理品味、处理好校园伦理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焕 《教育论坛》2004,(1):12-13
研制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试行),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教育改革的方向。《语课程标准》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在“课程目标”中除了强调重视必要的语知识,重视培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尤其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情感教育往往被人们遗忘,在这种状态下的语教学常常造成人价值、人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教学变成枯燥的技艺之学,因此章着重从实践的角度上,论述了在语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与中学生、中学语教学关系密切,当代学与中学生、中学语教学关系尤其密切。对此进行探讨,无论对于当代学,还是对于中学生和中学语教学,都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中学语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应要摆正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充分认识素质教育思想对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并在教学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语,语即生活。生活中时时有语,处处有语。语,作为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色。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作为集工具性与人性于一身的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