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似乎谁都清楚,然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让人感到棘手,甚至缩手无策。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认为,这是个社会问题,单靠教育部门无能为力;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内心深感矛盾,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又何尝不是疲惫不堪呢?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确实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取得共识。但是我们教育部门对解决这个问题是否真的无所作为呢? 应当两到,近几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曾作过许多探索和实验,出现了一批轻负担高质量的典型学校和教育有方的优秀教师,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  相似文献   

2.
彭吉象 《成才之路》2010,(27):90-90
浙江省教育部门决定实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对教师和学校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再思考四川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必成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教学效...  相似文献   

4.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是多年来的老话题。客观地说 ,这些年来中小学生负担沉重现象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来自升学的压力 ,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再则 ,学校无法超脱高校录取的严酷竞争 ,任何一所大学不可能录取成绩较差的学生 ,要上大学就必须“十年寒窗 ,夜读三更”。目前尽管高校招生量大幅度增加 ,但与教育需求的差距实在太大。初中到高中的“分流”比例约为一半 ,而高中生考不上大学的比例也是一半。在我国正规大学教育存在着严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 ,中小学生课…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顽症”,教育部门的“减负”行动是“屡战屡败”,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信心不足,责任感也不强。诚然,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靠教师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减负”上无能为力。事实上,身处教学最前沿的教师。在减负方面应该也完全可以有较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教海采珍     
“减轻负担”须走出十大误区误区之一:不注意综合治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既涉及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也关系到各级政府,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要彻底解决减轻负担问题,必须在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实施综合治理。误区之二:不注意端正教育思想。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病根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果忽视转变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及深化招生、招工、招(?)制度的改革,那么减轻学生负担只是一句空话。误区之三:不注意大胆进行考试试验。学校应遵循  相似文献   

7.
一定要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让儿童少年生动活拨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社会上各种学科竞赛、奥校、奥班、评奖等活动名目繁、次数多,拔苗助长,违反教育规律;一些领导部门向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一是学生的体质下降;二是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8.
减轻学生英语课业负担,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从教育内部来讲,学校有其责无旁贷的贲任,学校是减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业设计不精量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教学效率与课业负担是一对孪生兄弟: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则相对减轻课堂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然加重。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作业设计又不精量,搞题海战术。多种因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心理负担。所以,减负要先从心负减起,心负是减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傅兰所 《教师》2010,(3):101-101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呢?我认为,课堂效率不高是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重复布置相同的作业或不切实际的过难的作业是加重课业负担的直接原因;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是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主导因素。如何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呢?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是造成学生的体质下降;二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三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形成等等。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三令五声地要求各地各学校必须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降低教材难度、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等方面已做出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但如何把握学生课业负担的度,实现学生合理课业负担,却是当前学校、教师和家长们共同感到困惑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为那些含莘茹苦、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提供一些依据和帮助。一、过重课业负担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不仅造成了师生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而且造成了对青少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虽然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各种破解之道,但收效甚微。即使是在新课程实施多年之后的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沉重,在某些学段甚至不降反升。表面上看,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来自学校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量的课外作业,加班加点的补课,频繁的考试和竞赛等,一切似乎都是学校和教师的行为。但  相似文献   

13.
一、提出问题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曾三令五申,要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收效甚微。学生课业负担有愈来愈重的趋势,甚至连政府法规也难以遏制其蔓延。造成该现象的因素很多,既有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内部等因素。本文着重从功利因素去探索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其缓解对策。 二、课业负担过重的功利因素 1.传统的教育功利价值观 课业负担过重是多年来积淀的痼疾,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自行其道,并能取得大多数人认同,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有关。不同阶…  相似文献   

14.
新华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董英顺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上下功夫,这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关键,也是完善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特色的保证。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校的,还有来自社会的。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切实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实现“减负”,首先要找出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但更直接的是学校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进行的,我们必须深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涉及到学校、社会、家庭诸多方面 ,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 ,明确“减负”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对症下药”采取系列必要的配套措施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减负”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表现形式。既有普遍性的过重负担 ,也有相对性的过重负担。普遍性学生过重负担有 :1.过大的升学压力 ;2.过高的父母要求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3.过多的书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册等 ;4.过多的考试、竞赛 ;5…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委和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大小报刊频频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学升初中也取消了统一考试而改为就近入学……所有这些,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许多地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有的地方呈愈演愈烈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刘晓燕 《考试周刊》2014,(41):91-91
<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且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就相对较轻,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然加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呢?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要打造高效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我市教育部门转变观念,采取措施,积极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课业过重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也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园围,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及危害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大量文件和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的"减负"历程,分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提出"减负"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