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光启<毛诗六帖讲意>是明代诗经学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在注解上综合汉宋,颇能自出新意.徐光启非常注重对<诗经>的文学艺术性分析,由经学而文学,从而推动了<诗经>的文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3.
引言 骆寒超先生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因钟爱诗歌,以艾青为研究对象,写下近20万字的毕业论文.然而乌云骤合,艾青成右,骆先生亦涉艾染祸,成为人民的敌人--右派,20万字艾青研究亦作为罪证被付之一炬.1979年复出后,骆先生主攻诗学,已出版<艾青论>、<中国现代诗歌论>、<新诗创作论>、<骆寒超诗论集>.这本翰墨犹香的<新诗主潮论>,作为<新诗创作论>的姊妹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系列,1999年1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有二十卷传世,其当世即有文名,而后却寥落无闻.<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对赵鼎臣评价颇高,然而对其生卒年却付之阙如,后人对此亦众说纷纭,莫衰一是.赵鼎臣的生卒年史籍无载,今从诸家典籍中钩沉索隐,探赜辨析,对其生卒年予以考辨,以纠谬指误.  相似文献   

5.
<新闻大学>2009年第1期发表了蓝鸿文先生的文章<我的声明>(下称<声明>),想不到本人的一篇小文(见<新闻大学>2008年第1期<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真实?--关于范长江"新说法"的思考>)竞能引来蓝老的垂青和赐教,本人感到非常荣幸.既然蓝先生已经以<声明>的方式将若干意见公开刊发出来了,这里本人也希望能借<新闻大学>一角,就蓝先生在<声明>中提到的本人在介绍蓝、尹之争时"貌似客观,实则歪曲并篡改"蓝先生原意的问题以及蓝先生与尹韵公发生争执的其他若干问题,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它的发表能有助于当前范长江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前人据<左传>晋文公"乘轩者三百人"之说以为<候人>刺曹共公远君子近小人.然晋文公流亡过楚时,楚成王已引<候人>诗句,故此诗与"乘轩"之文无干.闻一多据民俗学方法以为刺女淫奔,多所启迪.虹蜕乃原始生殖崇拜对象,至<诗经>时演为婚姻非礼之征,<鄘风·蝃(虫东)>即其例;而<候人>的讽刺对象乃悔婚男子,其悔婚行为亦属违礼之例.<候人>一诗主要抒发了对悔婚男子的怨怒和对"季女"被弃的哀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著者生卒年、生平勘误、提要补遗、诗文集版本献疑等方面,对柯愈春先生编撰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做了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以供相关读者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件生命周期论的论战,在我国开展已有一些起时日了近日又看到了王茂跃同志发表在<山西档案>上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何不适用中国--兼答何嘉荪先生>[1].读后不禁掩卷深思:为什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联论中国实际的问题上,歧见会如此之深?为什么一些本来一目了然的问题竟然会变得不易理解和接受了?我们想,关键可能在于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或以什么态度来研究对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在有关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适宜于中国的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0.
<诗疑>一书集中体现了王柏对<诗经>的疑辨思想.本文认为今传本<诗疑>是将原本属于<诗辨说>的<诗十辨>以及其他材料,并结合王柏文集或著作中各种论<诗>语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大概在元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梁启超自幼聪明好学,天赋过人,6岁始读<四书>、<五经>、<诗经>、<史记>、<中国略史>等古代经典名作,8岁习作,9岁能文,12岁中秀才,表现出少年早慧之端倪,因而得到祖父辈的厚爱.  相似文献   

12.
王渭清 《兰台世界》2008,(12):53-54
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各类诗作中所见之周人崇尚和谐精神的考察,以求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挖掘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书目答问>(以下简称<答问>)是一部在学术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可是其撰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多少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归纳,关于<答问>的著者,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依据书坊旧本说.此说出自伦明的<答同>批校本,称依江阴某君记录旧本而成.后在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亦称:"张之洞<书目答问>,乃先生(案即缪荃孙)代作,据年谱(案即<艺风老人年谱>)则作于二十四岁时也.颇疑先生早岁从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师承,何能博识若此?陈慈首云:‘是书盖江阴一老贡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与张之洞共参酌成者.'慈首尝令江阴,所言或有据."从此遂成一说.  相似文献   

14.
殷莉 《当代传播》2007,(6):69-70
关于哪部新闻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并无专门的研究,但已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下面三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大清报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之研究>的作者于衡认为"<大清印刷物件专律>及其子法<报章应守规则>公布一年后,再由商部、巡警部、民政部制定<大清报律>,此即名实相符之新闻法."①  相似文献   

15.
<史拾>是明朝末年编纂的一部古籍文献,传世极少,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收集齐全,为海内外孤本的<史拾>加以介绍,以期对史籍整理、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新闻界有这么一位学者,始终辛勤耕耘在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园地上,先后出版了<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战>等实用新闻学专著,并且发表了100多篇新闻论文和新闻工作评论,在新闻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他就是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我国唯一的军事新闻学术核心期刊<军事记者>杂志的主编朱金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戏剧,其不同于西方戏剧之处,自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写<宋元戏曲史>始,百年之间谈论的已经很多,但不无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评论者都未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在上个世纪结束的钟声敲响之前,洛地先生<说破·虚假·团圆--中国民族戏剧艺术表现>(以下简称<说破>)一书面世,为百年民族戏剧研究史中,关于中国民族戏剧的艺术表现特征的研究,补了科学的、足成体系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汉书考异>中,认为<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的百三十一篇<记>是<大戴记>与<小戴记>之和,可是,通过分析二戴<记>的材料来源、比较二者篇数及内容,发现钱氏的说法是有失允当的.  相似文献   

19.
1934年刘国钧先生出版了阐述其图书馆学思想的<图书馆要旨>.<要旨>汲取了他所学到的西方图书馆学知识,着眼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实际,全面说明了图书馆学的原理和图书馆的性质、功能、特点及其组成要素,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堪称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之作.<要旨>所表述的图书馆学思想既有杜威的实用主义,又有巴特勒的科学精神,并有机地将其结合,避免了他们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0.
<出版生涯七十年>一书,是王仿子先生继前几年先后出版<王仿子出版文集>及其续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现在作为出版博物馆(筹)出版史资料丛书,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现当代出版史增添了一份厚重、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