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63页例1(不进位).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相似文献   

3.
师:38+24你会算吗? 多数学生都能举手.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4.
5.
[课堂回眸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0页"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怎么算呢? 生1:28×12.因为一份牛奶一个月28元.一年12个月,所以共有12个28元.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估算结果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3×12后)师:我们不会计算23×12,但我们可以先来估计一下23×12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通过创设"摘果子"游戏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谈话引出"我爱读书"活动情境,从中列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交流,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多种方法,结合情境图重点讲解笔算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相似文献   

8.
两位数加两位数执教者苏杰评析者刘明杰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珠算、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学生概括法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珠算、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减补进一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大算盘...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听了一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复习课,听后豁然开朗,竞有不吐不快之感--原来计算复习课也能出彩.现摘录几个片段,与您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抓住重难点作为突破口,把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努力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动、直观的活动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激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生:喜欢)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动物学校(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上出现了3种动物跳绳的情境,小动物们分别介绍:“我是小灰兔我跳了33下”、“我是小猪,我跳了8下”、“我是小狗,我跳了30下”)(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为…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知识,是本节课教学设计时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我在创设让学生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情景时,先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再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我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样就能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地建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校教科室的安排下,我上了一节研究课乘法估算。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创设有效的估算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时适当教给学生一些速算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简介几种速算方法,仅供参考。一、在两数相乘时,如果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是10,即“头同,尾合10”,可用“头加1乘头,两尾乘积接后头”速算(两尾乘积不满十时在十位上补0)。如: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六册第30页的例题,第31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①会正确地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②理解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归纳并掌握算法,正确计算。③会写出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知道为什么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④会利用交换乘数再乘的方法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⑤能够主动地参与探究算法的过程,学会交流与思辨,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相似文献   

17.
估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发展学生的数感.促进口算.支持探索笔算并监控笔算的结果.还能便捷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新课改后估算教学得到了明显的重视.在估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选择估算策略的能力.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养成估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及创新等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例2及有关练习.  相似文献   

20.
例2"老师2人、同学43人一起去看电影,老师和同学一共去了多少人?"是第一次出现的完整的应用题,可采取"以旧引新,分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旧引新.教师让学生口算一组10以内的加法式题.然后,进行如下两组题型的视算练习:30+6;52+7.在概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教师通过设问:"如果一位数加两位数,又该怎么算?"顺利地导入新课.二、分层讲授.出示例2,读题后,分以下四个层次组织教学过程,理解题意.1、弄清题意与结构.教师提问:"去看电影的老师有几人?同学有几人?题目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