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时,我尝试进行了单元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两次提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正>"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认识方程开始,到要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颇感困惑和疑虑,通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使我豁然开朗,顿悟不少。问题一: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学生心声:方程嘛,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高试考题,找出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及特点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章可循.可是对必修三第三单元该"怎么教"、高考"怎么考"我很困惑,学生对这单元"怎么学"也很困惑。因此我带着困惑对涉及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涉及这一单元在试题命制方面有以下特点:第一、本单元在近五年高考中多以选择题题型出现,极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魅力     
纪成涛 《山东教育》2012,(Z1):96-99
和学生一起体验科学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条格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如果把这句话用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也就是科学课标中所强调的"科学探究"。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不应该是学科学,而是"做科学"或者说"体验科学"。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近,教学"形状与结构"单元(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和学生一起"体验科学"。学生所展现出的对  相似文献   

5.
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文章以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教学为例,探讨了提问策略单元优化教学的目标与实施路径.认为教师应紧扣"提问题"优化单元教学目标,并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将单元文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化设计,创设单元提问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积极的提问心理,有层级地实施提问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单元教研——基于科学教材大单元呈现方式的思考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自从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教师和教研员为之努力,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且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产生了一批名师。但有一现象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参加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中看到的都是"单课教研"模式,很少有地方尝试"单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为有效解决应试压力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机械学习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针对性地提出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在概述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含义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系统思维"的视角下,提出了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今年,我所带的学生升入五年级,我也就随着介入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进而在教学中涉及了"因数与倍数"的问题。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遇到了困惑。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时,学生学习了利用乘法算式找因数,在第三单元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求公因数时课本给出的方法是列举法。以找12和18的公因数为例,先用想乘法算式的  相似文献   

9.
可贵的思考     
参加国培的教师要在我校听语文课,明天杨老师要给他们上一节作文示范课,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一个小伙伴。杨老师在教学中是精益求精的人,昨天她在班上试讲,觉得不太理想。她拿着教案、课本、学生作文急急忙忙来找我。看着她满脸的疑虑,我知道她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没等我开口,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校长,我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并非单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单元教学中,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这一单元的内容、问题都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便于学生开展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而"活动探究"是基于这一单元的主题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思考,将课本上知识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回归到实践中。本文主要从部编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重要性、部编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原则以及部编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对策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在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价值。"任务群"式单元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为确定单元内容、设计单元目标、开发单元任务群、设计评价工具、设计单元作业、开发单元教学资源等。在"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单元教学实践中,"任务群"式单元教学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任务群"的过程中建构了生物学概念,发展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教学与数学意义和数学运算的教学一起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应用题"在教科书中被"边缘化",而是更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算用结合,削减应用题"边缘化"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情境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童话故事、精彩的谈话导入、自制动画教学课件……如教学"除法验算"时,我就模拟主题图提供的素材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学生兴致勃勃地算出了结果:100÷7=14(本)……2(元),紧接着我又追问算对了吗?谁有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时,我尝试进行了单元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两次提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一、现象描述我在年级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是四年级"运算律"单元的"加法交换律"。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我是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4,(16):53-53
正这个寒假,我精心备了一节课,备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倍"的关系》。开学第一周,我兴致勃勃地试教,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只是,到了巩固练习"寻找生活中的倍数关系"时,一个学生的解答跑出了我的预设轨道。我让学生寻找4只蝴蝶和8只大雁之间的倍数关系,在白板上"圈一圈",再对全班同学"说一说"。在预设学情时,我觉得学生对"圈一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年龄小,对"说一说"可能会出现诸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说一说"这项训练,我预想了很多引导的方  相似文献   

16.
"百分数"是数学知识概念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编排,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像"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还有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此类知识的教学都是某个知识点的起始课,我认为对学生特别重要,要教透彻,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解了知识的本质,以后才能学得灵活,才能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中的"篇"为训练单位,以"篇"中的某些重难点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由于缺乏对单元教学的全程研究,学生难以得到不同课例、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所承担的不同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了"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一、单元整合教学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授学生以渔,给学生以点铁成金的指头,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几年来,我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尤其是由讲读到自读、由读文到写文的迁移能力。 由讲读到自读 现行的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每单元一般都安排有两课讲读文。我在进行讲读教学时,首先吃透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确立本单元讲读课的教读点,将单元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作文写不好,不能老把责任推给学生,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和指导学生作文。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以为有这样四个结合:一、课上讲授和课下模仿练习相结合比如学完高一诗歌单元,就要学生学习使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仿写"《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让学生自己动手"照猫画虎",当然"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没有人笑话你。正是这种"高级模仿"带入情  相似文献   

20.
在刚上完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小数点搬家"一课时,我本来是很有信心的,感觉学生理解得还不错.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教学,面对学生上课时的懈怠和作业中的错误,我的自信被打得粉碎. 究其原因,我想问题还是出在"轻敌"上.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没有充分预测知识点的难度,忽略了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仍是采用整数乘法中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理清知识点,结果学习的效果甚微.我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几节课下来,让我和学生都感受到学习困难带给我们的不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