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学校教育不仅要求用各种形态的美来培养人,而且更要在考虑教学活动的教育性l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其自身的立美问题,把教育自身的美纳入视野中,研究学科教学活动中的立美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真正的美育应该是美学原则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而形成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郑佳珍 《学前教育》2005,(11):38-39
所谓立美,就是使教育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存在,使教育自身拥有美,显现美,成为美的主体。“立美教育”是建立美的合乎规律的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对美育的创新和拓展,力求与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成为一种美的东西。其前提是教育本身的关,包括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园所文化、教师、课程的美。只有教育的各个方面构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才能实现立美。“教育立美”是以优化教育整体素质为直接目的,全面育人,优质育人,提高人的素质,造就富有创造力、竞争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构筑美育化的全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段全林 《教师》2019,(17):25-26
语文学科中的立美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来培养,使学生自身成为美的人。语文学科立美教育的现状为:在理论上,把审美教育混同为美育,造成立美教育理论的空缺;实践上,立美教育这只眼睛虽然是睁开的,但处于懵懵懂懂的“半睁半闭”状态。加强语文学科立美教育的策略有:课程标准中应明确提出“立美教育”这一概念;加强对语文学科立美教育具体内容的研究;自觉地从多渠道、多领域实施立美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语自身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审美教育的根本原則是“立美育人”。要立英语教学自身之美,其首要途径是挖掘英语自身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自身的审美特性,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育人始于立美,此之谓施教于美立美造人。施教于美立美造人,即学校根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美的规律使学习者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各类教育过程所建立的教育形式会碰到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且诸育之间亦有一个能不能相互协调、和谐结为一体的问题。因此,施教于美立美造人的过程既指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活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亦指由德、智、体、美、劳诸育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统一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这种审美价值,决定了要将审美教育的手段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始终,使教育合乎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而成为美的对象。近些年来,上海市香山中学围绕立美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塑造人的神圣而伟大的社会活动,而人又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无数教育实践证明,青少年的心灵需要美来滋润,青少年的人格需要美来铸造,青少年的智慧需要美来激发,一句话,青少年的全面素质需要在美的主旋律中培养起来。为此,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教育立美。所谓教育立美,就是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作指导,把美学原理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把我们的学校办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的创新教育基地,按照美的规律把受教育者塑造成“追求美好人生、创造美好世界”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那么,在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阶段,教师怎样才能把美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诱导学生创造美.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就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审美教育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既肩负着各种专业知识传授的责任,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知识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立美,就是使教育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存在,使教育自身拥有美,显现美,成为美的主体。“立美教育”是建立美的合乎规律的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对美育的创新和拓展,力求与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成为一种美的东西。其前提是教育本身的美,包括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园所文化、教师、课程的美。只有教育的各个方面构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才能实现立关。“教育立美”是以优化教育整体素质为直接目的,全面育人,优质育人,提高人的素质,造就富有创造力、竞争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构筑美育化的全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余多慈 《中国德育》2007,2(1):40-42,71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及效益的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包括立美教学目标、教育者的立美引导活动、受教育者的立美学习活动、教学环境的美化等,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化的教学组织、情境化的课堂教学、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审美化的教学评价、生命化的教学环节做了深入建构。  相似文献   

17.
<正>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以下简称“石小”)多年坚持“立美教育”,学校申报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立美修德:儿童道德学习新样态实践建构”,秉持在学习、交往与生活世界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分享美的儿童美学理念,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美是一种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将“美德实践”与“儿童美学”融合,提出“立美修德”的品格生长逻辑:立美即修德,修德在立美。项目继承发展了中国哲学对于实践美的基本理解,即知行合一,在道德实践中致良知,实现儿童的全面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哲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教学活动渗透着师爱美的感染力,充分挖掘并表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学艺术,运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表现教师美的仪表形象,在教师的乐教美和学生的乐学美中,实现德育美、智育美、体育美、劳技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教育活动中的审美评价尺度与立美育人属性的确认,提出语教学审美化课题,简要分析了达成语教学审美化的立美要素,从语阅读教学活动着手,描述了审美化教学的立美操作过程。试图用美学的教育观为教育及语教学寻求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5):25-26
十八大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为教育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指出了方向。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新知教学活动参与中,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迁移,在情境体验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基于教学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结合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建构出了基于单元教学的初中学科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并利用不同的策略将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