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做人中人     
有一次,一个学生写作文时,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来鼓励自己.陶行知把那个学生找来,请他纠正.学生说,这句话很对,要做"人上人",必须先吃苦.他见陶先生严肃地不发一语,感到也许错了,便改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下人".  相似文献   

2.
我家林林今年5岁,是一名大班的学生,他的爸爸从他两岁半起就出外继续求学,还有两年才能博士毕业.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他在幼儿园很少像其他男孩子一样玩汽车、打仗、解放军之类的游戏,而是喜欢和女孩子们一起玩过家家.虽然在游戏中,他扮演的是"爸爸"的角色,但是在"家"里,他常常热衰于买菜、照顾孩子,而且那份细致和耐心,连很多女孩子都比不上.我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却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像个"男子汉".林林的爸爸是独子,有三个姐姐.在林林爸爸长期在外求学阶段,除了我就是林林的奶奶、姑姑照顾林林的生活.这样的环境,难免使林林沾上了不少"脂粉气".我好着急,请问我现在该如何把林林培养成小小男子汉?  相似文献   

3.
一、和学生分享画画的乐趣 一个学生对画画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并坚持学.要想让学生对画画有兴趣,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一起寻找画画的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教师的笑脸是学生极大的安慰,是支持学生完成学习的无穷动力.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特别重视对生活教育运动的效果与影响的价值评判,对生活教育的评估标准、评估原则、评估量表及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实践,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评估学说.一、生活教育评估的基本标准(一)学校评估标准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好的学校必须发挥教育改造自然,为生产建设服务的职能;必须发挥教育改造社会,为人民共同幸福服务的职能.他认为:"倘不谋根本解决而单在考试上下功夫,那就没有意思了,总结来说:一、好学的教师;二、可学的工具;三、必学的督促.是我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只有一批好的教师,才能使学校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1.热爱学生 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奥秘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个成功的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是最喜欢他的,"热爱"是教师育人的甘露,热爱学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6.
说起作文和作文评改,那可是师生"心中永远不变的痛".此话虽有夸大之嫌,但确也反映出作文以及评改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解的症结.的确,写作本身是一桩劳心费神的事,常常是提起作文,学生的脸立马愁云密布,就算平时很会"舞文弄墨"的,也会同样苦着一张脸.写作如此,评改那就更是"花落无人怜".常常是教师辛辛苦苦地勾、圈、点、划,而到了学生手里,一塞了事,最多订正几个错字.  相似文献   

7.
也许有人说,教师清贫,地位偏低,也许有人说,教师又苦又累,不被理解,应该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可身为乡村教师的我们每每面对那一个个每天为了求学往返两个多小时的学生,听着他们对老师亲切的童稚的问候,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想着  相似文献   

8.
一、现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低段数学的课堂越来越生气勃勃,五彩斑斓.学生们在课堂上如鱼得水,个个能说会道.做作业的时候,更是手到擒来."老师,我好了.""我也好了."这样的声音总让我很有成就感.可是,到了批改作业的时候,本不该错的题目顶着红叉叉爬满了作业本,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恼怒. 二、本质 当学生把他懂得的题目答错时,教师都会归罪于"粗心".由于"粗心"存在的普遍性,使得它仿佛只是学生学习中一个普通的缺点,其实不然,这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一二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开端阶段,如果教师任由"粗心"肆虐,使它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它就有可能会困扰学生的整个求学时代.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一个教师教得如何,是评价一堂英语课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外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胡洁 《文教资料》2009,(25):104-105
哲学道理抽象深奥,学生怕学,教师难教.为让"苦"的哲学课"甜"起来,让学生欣然接受,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师不妨给哲学课穿上"糖衣".  相似文献   

11.
赵恒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28-129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从教几十年来,我对此不断地潜心探索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乐"中求学;二、引导猜想,"思"中求学;三、鼓励质疑,"问"中求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激励学生质疑的方式或方法有以下几种:1.导入新课,激励学生提问;2.学习新知,激发学生提问;3.运用知识,鼓励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12.
一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吗 前不久,听区里三位教师同上《鞋匠的儿子》一课.一个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林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一个木匠家庭,他先后干过店员、村邮务员、测量员、律师等多种工作.1834年,他当选州议员…… 汇报毕,教师点头让学生坐下了.正在听课的我对学生说的"林肯出身木匠家庭"产生了警觉.课文第1自然段说"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接着站在参议员的立场又说"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学生为何说"林肯出身木匠家庭"?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表现出了一种苦情苦意.这固然与他的身世及侍卫生涯有关,但更多的来自于他情感历程的跌宕.这不是一个愁字可以涵盖得了的.愁情不断的叠加,是更深沉的愁情,是更浓重的愁情.然后再细细品读,苦之一字就从字里行间漫卷的忧愁底部缓缓升起,一直浸透肺腑.人生无常、情爱无常之感慨油然而生.而这样一种哀感顽艳之苦情,恰恰就是纳兰万斛深情之所寄.难怪这位天生富贵的公子自诩为"不是人间富贵花".本文就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看纳兰爱情词的"苦"字:相思是苦,悼亡最苦,恋情亦苦.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教师,上课的"甜"必须来于备课的"苦".然而,一些新教师在备课中对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不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那天学习《我与地坛》,围绕“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的问题,我要求学一生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学生在积极地发言,可是我还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静静地流泪,她没有参与讨论,她更没有起来发言。她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偷偷地、静静地、默默地流着泪。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呢? 一、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教学观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学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教而教,固守"教师一知识一学生"的教学路线,忽视了"学生学会"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我们必须摈弃陈旧的教学观,真正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三课程的数学教师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忙、苦、累".诚然,笔者也不否认这三个字,但若改变心态、改进教学,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其中还有许多欢乐、愉快和幸福.你会亲眼看到学生的进步成长,这是对教师最大的精神回报;同时你还发现自己在不断地提升数学专业素质,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素材.在这一届高三数学首轮的复习中,笔者在努力探寻这样的一条路,既扎实打好基础,又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既让学生做到精力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民越来越重视教育,把教师的地位提的很高,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从教几载,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学太繁重,太枯燥.于是,厌教,弃教现象严重,形成了职业倦怠.而一些人却从教书育人中悟出,教学虽苦,但苦中有甜,甜中有乐.乐教者能够在教学中以满清的热情对待工作和学生,善于创造美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创新,他们的教学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五个春夏秋冬,任劳任怨。他,是33个娃娃的"葛伯",在都江堰聚源镇的瓦砾堆上,他托起了娃娃们的求学梦,领着他们走出了废墟。他,两年间接送学生七次往返都江堰,都江堰的山山水水,曾聆听过他千里家访时留下的深情脚步声。  相似文献   

20.
扬树兵 《班主任》2001,(6):47-48
一个人在一生的求学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其中最难忘的应该是班主任老师.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求学道路上遇到一位甚至是几位优秀的班主任,对他的一生来讲,都是一种幸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