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将传统的技术转移/溢出分为广义和狭义技术转移/溢出,然后引出逆向技术转移/溢出,主要从行为预期性、技术特性、发生空间、主体、流向和渠道等角度梳理出不同技术转移/溢出的特点,并重点比较逆向技术转移和逆向技术溢出的异同,从而对逆向技术转移/溢出的内涵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塑料薄壁制品成型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就显得比较重要。而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就是比较重要的,对保障塑料薄壁制品成型质量控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先就CAD/CAE/CAM技术内容以及技术的应用优势加以阐述,然后就CAD/CAE/CAM技术在塑料薄壁制品成型当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有助于实际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CAD/CAM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主要对CAD/CAM技术对数控加工的插补功能、刀具补偿功能以及循环功效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对CAD/CAM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程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景文  倪章文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43+45-43,45
火灾调查中,可以通过对残留物的分析来查明火灾发生的原因,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是火灾物证分析鉴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本文简单介绍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了几个应用这种技术的例子。其他技术(如微萃取技术,热裂解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结合使得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虽然GC/MS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正确性很高,但是为了科学全面的鉴别火灾原因,还需要利用别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冯丽 《中国科技信息》2014,(17):132-133
超高速磨削技术作为机械制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加工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45m/s的砂轮线速度是高速和低速磨削技术的分界线,高于45m/s属于高速磨削技术,低于此速度成为低速磨削技术。在高速磨削技术中,速度高于150m/s时,磨削技术属于超高速磨削技术的范畴。本文着重对超高速磨削技术的起源、发展过程、现状以及优越性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实际应用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技术融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可以突破技术瓶颈,形成技术机会。[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驱动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将定量分析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用文本挖掘技术对F-term专家分类系统进行多层主题筛选,以技术相似性和技术生命周期为标准,对筛选出的参照技术与目标技术进行融合研究,最后根据专利组合评估得出最优融合结果,对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技术机会识别。[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本文预测的技术机会前景广阔,这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技术机会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CRISPR/Cas9技术已成为基因编辑技术的代名词,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何防范专利侵权风险也成为研发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Doudna团队CRISPR/Cas9核心专利的保护范围出发,分析了我国的CRISPR/Cas9技术的专利侵权风险,并对我国CRISPR/Cas9的技术发展和专利申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专利分析方法,从IPv6技术的发展状态、技术质量、技术机会等几个方面对其商业前景进行实证研究。尽管IPv6技术目前正处于商业化阶段初期,技术还未成熟,但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H04L 12/28、H04 J 3/22、H04Q 7/20、G06F 15/173、G06F 15/16等5个领域,尤其是H04L 12/28、G06F 15/16这两个领域受到各国普遍关注,商业前景最好。  相似文献   

9.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模具CAD/CAM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项用高技术改造模具传统技术的重要关键技术。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有许多模具企业采用CAD/CAM技术,特别是近年,CAD/CA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了制模质量和复杂模具的制造能力。然而,由于许多企业对模具CAD/CAM技术认识不足,投资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本文就塑料模具CAD/CAM技术及其应用发表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克思·博格建筑两合公司在中国申请的高速常导磁浮交通轨道梁土建技术专利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博格公司已经基本完成在我国的土建技术专利布局,涉及常规轨道梁混凝土结构、整体式/复合式典型轨道梁、隧道/桥梁/弯道等特殊轨道梁结构和制作方法及安装技术,涵盖了高速常导磁浮交通轨道梁土建技术的核心。我国磁浮工作者也在引进的基础上做出了积极的专利应对,对进口技术再创新,还对进口技术领域再拓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黄伟忠  刘新庚 《科技风》2013,(6):179-180
网络应用模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四个阶段,即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jQuery技术对国内外网络应用模式,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日新月异,呈现出一个梯级发展和深度便捷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Pro/E软件对真空泵进行了装配设计,并利用Pro/E软件的Pro/Mechanism模块对真空泵进行了运动仿真。机构运动仿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真实机构的运动过程,同时借助系统建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来实现机构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13.
TCP/IP技术在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平 《大众科技》2006,(2):26-26,28
文章简要介绍了电源监控管理系统在近几年内的发展,对TCP/IP技术的发展做了简单地分析,重点介绍了TCP/IP在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应用及其实现方法,以及TCP/IP技术对今后电源监控管理系统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1)
现代社会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发展,CAD/CAM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粮食机械制造业中,CAD/CAM技术得到广泛的使用。过去的CAD技术主要是二维绘图,现在出现了三维仿真,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对CAD技术和CAM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CAD/CAM技术在粮食机械设计与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中国传统船舶行业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较为悬殊,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的综合素质和生产力,满足对船舶设计和管理的需求,本文结合目前前沿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平台技术,集成当前主流商用CAD/CAM/CAE/CAPP/PDM软件系统,运用总体和数字化样船、智能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PHM)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建立支撑整体船舶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深度挖掘颠覆性技术轨道演化规律,对国家、企业抢先占领颠覆性技术相关市场及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方法提取颠覆性技术的主路径,对主路径上的专利文本分析并归纳技术主题,而后构建颠覆性技术萌芽期和萌芽期+成长期的技术轨道,并进行演化分析。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最新专利、论文主题共现的方法来延伸技术轨道。[结果/结论]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为实证研究,总结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演化方向有:充电全方位智能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传统知识图谱的构建,通常使用海量数据进行实体和关系的抽取,不具备主题指向性,且难以满足观点深度挖掘,因此提出涉众网络分析理念以提供定题情报服务。[方法/过程]文章结合网络分析法和文本挖掘对涉众网络的概念进行剖析;将涉众网络的理念应用在技术竞争态势分析层面构建了专利技术竞争态势的多层网络分析模型。[结果/结论]选取区块链技术领域作为案例对涉众网络概念进行应用检验,同时对区块链技术竞争态势和技术瓶颈进行探讨,从而对未来技术发展战略给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阐述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探讨基于专利视角评价企业技术竞争力的优势,从技术活跃度、技术价值度、技术集中度、技术潜力度、技术合作度、技术优势度等6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技术竞争力测度的专利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倒置树形”结构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框架。[结果/结论]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企业技术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而且对科学合理地测度企业技术竞争力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建 《中国科技信息》2014,(18):102-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也向微小领域发展。由毫米级向着微米/纳米级发展。现在我国该项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微米/纳米技术是新的一个世纪的高新技术,发展很迅速,纳米机械加工也是这个高技术群中的一方面。本文将对微细加工技术、纳米机械加工等以纳米/微米为主的加工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作为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知识探索、推理发现的新兴技术,对专利检索新业务形态开展,提升业务效率减轻人工负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方法/过程]通过对知识图谱构建流程、技术架构与专利文献业务特点分析结合,对知识图谱语义模型在低质量专利检索和可视化等场景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知识图谱在专利检索场景中适用性较强,相关技术环境/工具成熟,同时其垂直领域多知识体系特点,其语义模型构建还需要高质量文献和专家进行协助和迭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