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琦  陈洁茹  周文魁 《科教文汇》2009,(13):180-180
洪涝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防治洪水灾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洪灾损失进行评估,是防洪减灾工作的理论基础。迅速合理地估算洪灾造成的损失,对于及时地进行抢险救灾和降低灾情损失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救灾和援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若柔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126-126,174
我国作为世界上洪灾多发的国家之一,洪灾的发生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何减轻洪灾损失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洪灾损失是洪灾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在当前信息社会,水利部提出了实现我国水利事业信息化的总目标,各省市也相继开展了水利信息化的工程项目。GIS作为新型技术手段已逐渐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其在灾害模拟与评估方面的发展为灾前预测与灾后应对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与手段。针对GIS技术在洪水灾害评估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3.
编者絮语     
《未来与发展》1998,(6):1-1
1998年即将过去,世纪转换和千年交替的1999年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本刊全体同仁向一年来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各级领导、广大读者、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今年的特大洪水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次洪水的发生虽然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本期的“热点透视”栏目,我们刊载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部长和周宏春博士的文章《洪灾的反思及综合减灾对策建议》。文章详述了洪水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巨大影响,对加强洪灾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建议。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防洪工程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依赖防洪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涝灾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洪灾损失有增无减,防洪工程措施已不足以解决洪水灾害。基于此,探讨防洪工程措施,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洪灾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地威胁到了国民经济和生命财产安全。对洪水灾害的研究也是当前她理学研究的热点。GIS因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洪水灾害研究中。以图们江流域为研究区,在给定洪水模拟水位条件下,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得出洪水淹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可以为图们江地区防灾减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碜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的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洪灾,最近几年因洪水带来的损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洪灾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频繁,国家加大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由于我国的中小河流上的防洪措施一直得于年久失修的状态,对于中小河流也缺乏治理的措施和力度,所以我国大多数的中小河流根本起不到防御洪水的作用,甚至于一部分中小河流因被非法占用及堵塞等原因,不但起不到防洪的作用,当一般性洪水来袭时可能会引发较大的洪涝灾害。针对我国中小河流的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小河流治理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洪水管理的科学内涵,并结合防洪和减灾从各方面分析洪水管理的对策。对未来可进行的洪水管理进行归纳,比较洪灾和涝灾,对科学的洪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8.
堤坝防漫溢抢险是指防止洪水漫过堤坝的抢护工作。在汛期,水库、江河、湖泊水位骤升,水位、波浪上升漫过堤坝溢流,是堤坝严重险情之一。如抢护不及时或抢护不当,极易造成溃坝决堤,带来重大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9.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事件动态应急决策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提出了基于情景依赖的非常规突发水灾害事件动态应急决策模式。不同情景下,水灾害事件中的多个应急主体在强互惠者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通过沟通、适应、协同等规则进行自适应演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无缝合作的共识方案,实现和支持"情景—沟通—合作—共识/认同—行动"的动态应急决策过程。以淮河流域极端洪水灾害为例,建立了淮河流域极端洪水灾害动态应急决策模式,旨在最快、最大限度地降低洪灾损失,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杨佐荣 《大众科技》2011,(7):108-109
堤坝防漫溢抢险是指防止洪水漫过堤坝的抢护工作。在汛期,水库、江河、湖泊水位骤升,水位、波浪上升漫过堤坝溢流,是堤坝严重险情之一。若抢护不及时或抢护不当,极易造成溃坝决堤,带来重大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11.
受热带风暴"狮子山"云气影响,2010年9月2日至5日,梅州市大部分地区降了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暴雨中心在丰顺县,降雨造成丰顺县部分地区山洪暴发,蔗溪、丰良河、虎局河等中小河流洪水泛滥成灾,其中丰良河棠荆水文站出现历史较高洪水位8.42m,相应流量1270m3/s;洪水重现期超过10年一遇,为实测历年第5大洪水。本文通过对丰良河"10.9"暴雨洪水进行分析,探讨中小流域山洪预测预警,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山洪灾损失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西藏山南地区洪涝灾害成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山南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特别是1998年的特人水。分析并指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高差大,地质松散,森林植被减少,防洪工程总量少,标准低,老化失修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提出洪水灾害随机性非常强,但有它的活动规律,我们按它的活动规律,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制止洪水发生,减少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2004年度西藏气候特征和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条件和全区因干旱、洪灾、冰雹、雪灾等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洪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长江中游1998年爆发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洪灾和WTO的挑战,面对农业资源利用无序和农民增收减缓,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本文以该地区6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运用线性规划和灰色理论方法分别研究了农用地和农业产值结构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9年辽宁省局地暴雨洪水和灾害的分析,加强对局地暴雨洪灾的认识,并进一步探讨了防御局地暴雨灾害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序 《百科知识》2003,(5):46-47
洪涝和干旱灾害是我国也是世界的主要自然灾害,而良好的森林系统既有预防洪灾又有预防旱灾的作用,这一点并不为大多数人所完全了解。 ■森林能抑制洪水 洪灾是高流量的河水造成的。河水的来源与补给有三个渠道: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它们注入江河的  相似文献   

17.
纠正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结构性错配,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测度模型,利用2005-2016年农业科研机构数据,对农业科技资源结构性错配状况进行测算。研究显示:①行业结构错配最为严重,导致农业科技产出损失38.5%,主要表现在种植业配置过度,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化配置不足;②其次是隶属单位间结构性错配,导致农业科技产出损失8.4%,主要表现在农业部属配置不足,省属配置过度,地市属农业科技人力配置过度而财力资源配置不足;③最后是地区间结构性错配,导致农业科技产出损失6.4%,主要表现在华北区、东北区由配置不足转向配置过度,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配置过度,西北区人力资源配置不足、财力资源配置过度。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09-I0010
[导读]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和实时监测洪水动态,可以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和实时监测洪水动态,可以挽救生命、减少损失。欧盟委员会28日发布公报说,其资助的3个项目开发出一系列新技术,有助于更快更精确地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洪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影响着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活,每年约造成100亿美元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现如今科学家会通过建立洪水预报模型来对洪水进行预报,但由于洪水预报模型基本都是以"落地雨"作为输入条件,结合观测到的历史水文资料确定相关参数,这样的预报方案在中小流域洪水实时预报时,预见期相对较短,预报精度偏低。那么如何提高洪水预报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除天上的云水以外,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还有两大块:一是以河流湖泊为主要载体的地表水系统。另一个是以地下含水层为主要载体的地下含水系统。这两大系统互相依存、互相补充、调剂余缺,共同维持着一个稳定平稳的淡水资源环境。水资源的这两大系统同其他事物一样,平衡和稳定是局部的,暂时的,不平衡才是经常的,绝对的。所以洪涝旱灾总是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安全。仔细考察一下洪涝干旱受灾过程,可以发现,旱灾比洪灾容易对付,因为干旱时可以抽取地下水用,以解燃眉之急。洪水则不同了,洪水只有排蓄两条路,或把洪水排入大海,或把洪水蓄积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