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连杆机构是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传动机构,按照预定的轨迹曲线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就是要确定机构的各尺寸参数和连杆上的描点位置,使该点所描的连杆曲线与预定的轨迹相符。利用软件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实际运动轨迹与预定的轨迹误差最小,得到最优的连杆参数。  相似文献   

2.
变连杆长度的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机械中。文章以变连杆长度的固定凸轮滑块机构为例,对该组合机构进行了尺寸综合和运动分析,并建立了该机构的优化设计模型,给出了具体的优化设计实例及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平面四杆机构的连杆曲线上存在包含尖点与拐点的连杆曲线,在尖点处的两枝曲线在该点具有一条公共切线,可用于动点速度瞬时反向的机构设计;曲线在拐点处的曲率为零,同时法向加速度也为零,可用于动点具有一段近似直线轨迹的机构设计,但包含尖点与拐点的连杆曲线只有动画或动点坐标数组生成的曲线才能展示出来。通过建立平面四杆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中连杆上这二类点的数学方程与动画制作,展示了这些机构的尺寸关系与连杆曲线,作为虚拟实验项目,实现了机构设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学生做机械原理课程实验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计算机编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计算机几何技术进行了齿轮-五杆机构的运动综合。基于CAD几何尺寸约束、尺寸方程和尺寸驱动技术,构造齿轮-五杆机构的基本模拟机构。根据不同的综合任务,构造精确与近似综合模拟机构。运动综合可通过不同的几何约束方式使浮动连杆的一部分近似实现规定的位姿,以获取机构的尺寸值。  相似文献   

5.
张聚涛  王庚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3):12-15,20
为提高平面六杆机构的设计效率,结合平面六杆机构的装配条件和极端位置时的杆长,分析了其曲柄存在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应用Delphi编制相关程序,实现了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仿真,并通过B样条曲线拟合轨迹点得到了平面六杆机构连杆的运动轨迹曲线。  相似文献   

6.
本推导出了四杆机构中连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方程,用常用的应用软件Excel计算出该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坐标值,并采用Excel中的“插入图表”功能自动绘出了连杆运动轨迹图谱,为设计在按连杆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时提供了一个准确、简捷且非常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推导出基于最佳传动角双曲柄机构的设计公式,当给出双曲柄机构k、[γ]和某一杆几何尺寸时,利用所推导的设计公式就可方便地求出其余各杆几何尺寸。设计公式中γmin取值介于[γ]≤γminφ/2,避免了因γmin盲目取值而造成的设计反复。依据双曲柄机构的闭环矢量模型图构建其运动仿真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就可输出基于最佳传动角的双曲柄机构从动曲柄和连杆的转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随主动曲柄转动而变化的运动仿真曲线图。  相似文献   

8.
曹旺萍 《考试周刊》2015,(44):120-121
文章以偏心机构为例,介绍了利用UG软件实现偏心机构模型的运动仿真及分析的方法和具体步骤,采用了运动函数驱动,以动画表现偏心机构的整个运动过程,用图表反映运动仿真结果,旨在为偏心机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连杆曲线生成的数学模型,建立了连杆曲线图谱库。该图谱库具有显示轨迹复演和不同连杆点连杆曲线的轮廓形状、变化规律、形成过程及机构各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并可用于机构的尺度综合。  相似文献   

10.
利用Visual Basic平台研制了连杆机械动画演示系统的CAI课件,实现了机构动画的计算机模拟运动和仿真控制。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机构运动准确形象,特别易于控制的实现,可在机构运动中任意实现暂停,正转,反转,极位显示;亦可在机构运动状态下任意实现构件尺寸的修改和机构类型的转换,并实现机构类型与机构名称的自动显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连杆升降机构进行建模,用运动仿真的方法,得出拉杆的最大拉力为38049kg;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四杆升降机构中的拉杆应力、应变进行了模拟;在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的拉杆性能更加趋于合理,最大Von Mises由300.7MPa降低到259.5MPa,整体质量也减轻了18.65kg,降低幅度达33%,同时也为四杆升降机构的其他零部件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玮 《船舶职业教育》2019,7(3):53-54,58
有限元分析是柴油机零部件结构强度分析中一种实用、可靠的方法。以某柴油机连杆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立实体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的软件平台,对连杆强度进行分析。在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柴油机连杆进行静力分析过程中,研究连杆在最大受压状态和最大受拉状态的两个极限受力状态情况,为连杆的改进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发动机连杆在热-结构耦合作用下的性能,首先,应用理论分析法分析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特性;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法分析了连杆在热-结构耦合作用下的拉应力、压应力以及疲劳寿命;最后,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对原型连杆的危险截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再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动机连杆其应力得到大幅减小,但疲劳寿命增加了96.60%,连杆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介绍4V-105柴油机连杆的工作概况,利用CAE设计分析程序ANSYS对连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较详细的体积变化分析、对连杆进行相应的实验测试验证等。以验证连杆尺寸优化结果的合理性,最后得出了合理的连杆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连杆结构的特殊性,对连杆体与连杆盖结合面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连杆端面的分析,提出采用立式单面铣削组合机床进行加工。在完成组合机床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加工工艺、进给参数、加工工序图等相关设计内容。该组合机床具有结构紧凑、刚性好、生产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特点,将有效提高连杆端面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For a single cylinder engine, the total unbalanced inertial forces occur in the engine block, which results in engine’s vibration and deteriorated nois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unbalanced forces, counterweight and primary balance shaft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cylinder block so that engine durability and ride comfortability may be further improved. Traditionally one third of connecting rod assembly’s mass is treated as reciprocating mass, and two thirds as rotating mass when designing balance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is introduced to separate the reciprocating mass and rotating mass of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The model consists of crankshaft, connecting rod, piston and the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subs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main bearing loads, the reciprocating mass and rotating mass are separated. Finally a new balance mechanism is designed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completely balances inertial forces to improve the engine’s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以椭圆规尺和曲柄连杆的平面运动为例,通过运用Maple建立相应的运动模型,讨论了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aple是一种高性能的可视化计算机软件,它可使教学中复杂和难以讲解的问题简单化,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理论力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摆动摇杆机构、连杆滑块机构以及槽轮机构,设计了一款适合所有鞋码使用,仅需伸脚轻踩踏板就能实现五个方位同时擦鞋的新型擦鞋机。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擦鞋机使用方便,效果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车用发动机连杆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有限元方法,以一台车用柴油机的连杆为例,对该机连杆的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静态计算时边界条件的合理处理方法,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分析了连杆上作用载荷的施加方法,并通过模态分析技术分析了连杆的部分动态特性。本研究为今后连杆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