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程素英 《文教资料》2014,(4):159-160
作者针对家纺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模式下课程衔接方式中出现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衔接的角度出发,就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与初探。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设置应整体考虑,宜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合理构建中、高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地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
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应针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衔接现状,整体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3.
虎晶 《学周刊C版》2021,(15):11-12
现如今时代背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教育及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领域的重点问题以及热点问题。将针对建立在终身视角基础上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出构建策略,具体应明确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原则、实现课程顺利衔接、参考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深度对接链以及群、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结构框架、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思路、构建完整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及制定教材标准,统一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意在解决中高职衔接不顺畅问题,进而不断完善现代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教育衔接主要是教学上的衔接,教学衔接的基础是专业设置的对口衔接。笔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设置应整体考虑,宜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3+2"的中高职学制模式,应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地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5.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3+2分段贯通制"衔接教育中,应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重复与脱节,为中高职教育的顺畅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畅 《考试周刊》2014,(64):167-168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但课程衔接一定不是中高职相同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而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均相互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学》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题从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指出构建《幼儿教育学》课程体系,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沟通与衔接的意义,提出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的关键是两者课程之间的衔接;转变思想观念是构建中职、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的关键;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是实现中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的重点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江文  唐俊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83-185
随着我国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这使得中高职教育衔接、协调发展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课题,而课程体系衔接又是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模块式课程体系,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出的知识、技能点分别加以组合从而形成课程体系。本文针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问题,探索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相似文献   

9.
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独立性结构类型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衔接提出了解决办法,认为课程衔接应整体考虑,宜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课程设置重复、课程体系脱节、职业技能倒挂、自我话语特色缺失等问题。要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可以从制订主要专业标准目录、建立多元参与的课程衔接组织机构、模块化设置与系统化开发课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中高职课程衔接可以成为研究职业教育的切口。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职教育衔接要想顺利实现,其关键和核心是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发现,我国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必须区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基于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式层次课程标准,开发出贯通中高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的课程教材,才能建构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同时也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建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办学中,课程衔接是最为重要部分,中高职计算机类各专业都面临课程衔接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素质养成课程等多个方面。而针对中高职计算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而言,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就需要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点与难点均在课程设计。其课程设计相对于一般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有着许多特有问题,主要包括: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需要重新规划还是只需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重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应按知识内在逻辑还是能力发展逻辑展开?整个课程体系应进行彻底的一贯制设计还是应保持中高职课程各自的相对完整性?课程任务的分担应基于中高职各自的办学优势还是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5.
中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问题是课程衔接。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以后,中职教育原本成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影响了来自中职学校的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重点,从实践经验出发,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体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濮光宁  殷凤梅 《考试周刊》2013,(25):158-159
中高职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中高职衔接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创新衔接模式、系统制定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指中、高职为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上达到的一种相互分工而不重复,且相互链接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教学消耗使课程相互融通。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从宏观角度,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行了积极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那么,各类职教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应如何衔接?中职教育阶段在不忽略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前提下,应该如何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课程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的模具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重复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基本思路、目标对接先行、系统对接"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构建了模块化分层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为其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它经历了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体系阶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以及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我国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