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进庆 《中国教师》2009,(Z1):412-413
"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就如何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操作进行深入分析,倡导教师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赏识教育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何为赏识教育入手,谈及了赏识教育的意义,并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提出了全体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等赏识教育的"四个原则",和在学生工作实施中赏识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与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鼓励。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在学校,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老师需要领导的赏识。赏识,犹如春风、细雨,悄然决定着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人需要被赏识,被赞美,尤其是小学生。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成功,这是教育的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小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所谓"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农村学校,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曾在此就读。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创办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赏识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迈上了内涵发展之路。以赏识建起温馨家园学校把赏识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精心安置校训石、校园雕塑,开辟校园赏识橱窗、赏识园地,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种激励。赏识孩子,给孩子快乐成长的阳光、空气和雨露;赏识孩子,  相似文献   

7.
林叶珍 《现代语文》2013,(6):119-120
"参与式赏识教育"是我校德育创新的一项新举措,在此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已略见成效。"参与式赏识教育"是在"赏识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赏识教育"的实质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激励和表扬的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但教育要有实效,光有教育者的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追求成功才能达成。如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赞美,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14-15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从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出发,阐述了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了暗示和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家周弘教授用赏识,把一个个残疾儿童培养成了一批了不起的"神童"。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学生,就如一剂良药激励学生,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尊重下受到的教育。赏识教育,能让学生快乐地走向成功,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新课改大背景下,赏识教育被提出。赏识教育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教育需求,更人性化,教育方式更灵活。因为孩子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夸奖。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本文针对赏识教育的客观趋势,从赏识教育在日常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并探讨了赏识  相似文献   

14.
嫉妒,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曾有人把它比作毒蛇,也有人把它比作双刃剑。嫉妒情绪的蔓延,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三国时期的周瑜恐怕是因妒害己的典型人物。现在,不少中学生身上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疾患。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呢?我认为,教学生学会赏识与合作,是消除嫉妒情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学会赏识:既要赏识自己,也要赏识他人 对于心存嫉妒的人来说,赏识自己似乎不太难做,但那种"赏识"似乎存在太多的"自大"、"自负"等病态的成分。自我赏识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在客观地认识自身的前提下欣赏自己,既有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论述了"赏识"的感悟和运用"赏识教育"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6.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门艺术,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学校开展"赏识你的学生"实践活动,以"表扬、鼓励"为契机,赏识学生,帮助他们自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汪红春 《广西教育》2014,(12):67-67
正赏识教育首倡者周弘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在当今的教育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赏识教育的运用却不是那么顺利,大多数情况下,看到学生犯错误,多数老师还是会忍不住地批评教育,我自己也不例外。然而,这学期发生的一些事,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赏识、赞美确实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效应。  相似文献   

18.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4,(1):79-80
赏识教育的四宜四忌1.赏识教育宜有积极的导向性,忌功利主义。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班主任在"赏识教育"中不能把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100分、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给赏识教育蒙上功利主义色彩。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对社会毫无意义,而且对学生本人也无多大益处。2.赏识教育宜兼顾学生个性,忌千篇一律。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身上有着同龄孩子的共性,也有因各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表现出的差异性。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切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判学生,也不能常用一种方式来表达赏识,应兼顾学生个性,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3.赏识教育宜适时适度,忌过时过度。赏识教育是在对学生传递一种期望,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期望确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教育》2012,(11):25
●赏识你的学生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孙双金  相似文献   

20.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进行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与之异名同质的"激励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等也"粉墨登场",它们都认为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