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捷径在哪里     
在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中.我以全国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入选国家队.井被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预录取。能够在竞赛中获奖并因此被保送中国最好的大学,这也许会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很多同学想知道我是如何找到通往名牌大学的捷径的,现在我就告诉伪:——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中国通往东南亚门户城市、桂西南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是桂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被誉为"边陲明珠""南疆国门大学"。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  相似文献   

3.
自主招生,这个2002年开始出现的新名词,在过去将近10年的时间里,让很多高中生在通往大学的这条路上,享受到了很多优惠。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因为高考的一次失误,与自己喜欢的大学失之交臂。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相继公布。然而,方案一出,立刻就引发了一片哗然。北大和清华两所中国的代表高校,分别和不同的高校联合形成了两大阵营,被戏称为北约与华约,以同济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又结成了第三方联盟。这样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上大学为了什么?近年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过疑问,甚至"读书无用论"已经再次抬头.很多人认为,辛辛苦苦上完大学,或许还没有在社会上"混"的人会赚钱.但是,复旦校长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或许正是现在大学的普及,让我们忘记了大学的使命与最初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考"状元"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最近,搜狐网对高中学生调查显示,46%的人想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43%的人希望能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环境;65%的人渴望全方位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让高考"状元"激励自己,走向成功,通往大学殿堂。  相似文献   

6.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状态是千差万别的.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面对通往知识、通往未来的大学之门,存在着幻想、憧憬与希望.新入学的大学生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各不相同的变化.他们用眼去观察充满活力的校园,用耳去聆听大学生们的故事,用脑去思索自己将在大学里的生活.诚然,医学大学新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却又是简单而复杂的,是奇妙而又充满挑战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13,(1):44-46
我和百分之九十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曾经抱着一堆简历到处找工作,到处碰壁。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处处挤满了人,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诸多挑战,很多人怀疑共产主义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因为人们看不到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路"。爱因斯坦的世界政府思想倡导建立世界政府,维护世界和平;而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大同世界",二者具有世界主义眼光,都把世界和平解放与人民生活安宁作为目标。因此,将建立世界政府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过渡途径和实践之路,是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有益探索,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术高考"作为"艺考"的一类,因为对文化成绩要求不高,已被越来越多成绩不好的高中生,视为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面对不断增加的"美术高考生"群体,争议也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学院2004级的张勇说,在大学里,很多人都为曾经的理想和目标努力过、坚持过,然而大学里万花筒般的绚烂却让部分同学一时迷失了方向。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唤醒了许多人最初的梦想,也给了他们找回梦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年轻,就意味着可以让很多的奇迹发生。16岁的王臻作为一个"果粉",在玩"苹果"的同时成了一名年轻的苹果软件开发员……他的成功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通往成功的路其实有很多。那么,你选好走哪一条了吗?  相似文献   

12.
刘荣 《中学生百科》2012,(29):60-62
如果一个人自我介绍是中文系毕业的,很多人的印象大多是"一定读过很多书""是个书呆子""女生是大美女,男生戴着大眼镜"……另外还有很多人会觉得"大学4年每天都在看小说吧""上课一定很轻松吧"。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些对中文系的陈腐认知,来还原一个真实的中文系。  相似文献   

13.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知识改变命运"曾是我们笃信的一句励志名言,确实,在这一理念的召唤下,很多人成才,以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到了价值含量高的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规模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奋斗了多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甚至是更高的学历与学位,到头来却落得"毕业等于失业"的无奈境地。基于此,很多同学、家长开始对大学或者知识能否脱贫,能否改变命运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难道上大学已不再有用了吗?  相似文献   

14.
逆本能     
正很多人在为人处世上,对人对己,都习惯往前看。运动,习惯往前;生活,也是往前看。这种"前",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这样的本能,占据了多数人的思维。其实,有时逆本能而行,也能收获奇效。比如运动,有的人爱倒着走,保健效果亦很好。而在生活中,反向思维更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怎么把人生"反"过来呢?关键的一点,就是延迟和压抑本能。  相似文献   

15.
思想词汇     
品格大学欲摆脱喧闹需先独立随着第一批"90后"进入大学,他们张扬的个性,对现有大学教育体制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已成为很多人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大学里越来越盛行的浮躁和功利,已屡屡成为批判的靶子。  相似文献   

16.
成人:大学教育之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成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要使人不断地成为人,成为全人.但是大学之成人还面临着很多困境,教育的迷失正导致人的异化和缺席,由此学生也就难以成"人".  相似文献   

17.
丁益 《中学生百科》2012,(32):63-64
如果你提到自己是立信毕业的,那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读会计的,很专业。没错,这所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立的专业财会院校,可谓历史悠久,而且"术业有专攻"。曾经碰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立信这所学校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想读一流的财会专业,但是分数却不足以考入一本的财经类大学或综合类大学的会计专业,这时立信就成了  相似文献   

18.
赵飞飏 《高中生》2010,(27):46-47
2010年,尽管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高校的录取比例提高,但是957万考生齐报考,就好比买到了火车票,却不一定能让理想学府成为自己的学美术,是不是一趟通往梦想大学的"高铁"  相似文献   

19.
Anonymous  佚名 《高中生》2011,(34):63-64
大多数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会对大学生活作出种种假设。大学一年级像迷宫一样充满了很多种可能性,不要因那些关于学生生活的传言而让自己失望。佛蒙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埃米.巴斯说:"同每个人都有一段恋情  相似文献   

20.
没能上高中,离大学的校门越来越远了。初来职校的时候,我的心里除了苦涩就是无奈,还有就是对职校生的轻视和对未来的迷茫。对于很多人来说,"小学——中学——大学"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人生旅途了,而我们这些"中途拐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