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针对中国西南某高速铁路昌林段沿线冰碛土的特殊环境,通过相似级配法对冻结冰碛土进行固结排水直剪试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与初始含水率对冻结冰碛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次数是影响冻结冰碛土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而初始含水率影响不大;该土样的抗剪强度与冰饱和度密切相关,在初始含水率为8%~12%时存在最大值;冻融循环致使土体强度持续降低,较低初始含水率时的强度损失与冻融次数基本呈线性关系,高初始含水率时前期冻融循环对土体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2个因素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不大,对黏聚力的影响显著。引入综合性参数(K),建立了黏聚力与K值的指数函数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K值与黏聚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含水量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通过选取不同含水量下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值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厚土坡损伤破坏的过程,以探求降雨入渗作用下厚土边坡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率对边坡变形有较大影响.含水率对厚土坡变形的影响规律与其对黏聚力的影响规律相反,随含水率逐渐增大,厚土坡向临空面的变形呈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含水率对厚土坡变形影响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含水量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通过选取不同含水量下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值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厚土坡损伤破坏的过程,以探求降雨入渗作用下厚土边坡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率对边坡变形有较大影响.含水率对厚土坡变形的影响规律与其对黏聚力的影响规律相反,随含水率逐渐增大,厚土坡向临空面的变形呈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抗剪强度指标是评价岩土体性质和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是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考虑了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孔隙比、含水率、塑性指数三种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利用直剪试验,应用Excel及MATLAB语言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孔隙比、塑性指标、含水率三种因素的函数关系.尤其是建立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孔隙比、含水率、塑性指数的回归方程即综合关系,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某工程蚀变岩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蚀变岩的特殊性,将西南某水电站工程中的蚀变岩,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物理和水理性 质试验、直剪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与孔隙度、含水率有密切关系,回归分析显示,蚀变岩的内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孔隙度之间具有很好的乘幂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解决《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三轴试验中,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出现的变异问题,提出一种黏性土试样组合方法,准确测定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值在原有的一组相同物理性质(含水率,液塑限,级配)黏性土三轴试样的基础上,增加一组或两组相同物理性质试样,通过系统软件对试样进行完备组合,重新形成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值样本基数,取其样本数的平均值为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通过试验验证了试样组合方法能有效避免三轴试验中出现的互不包容的莫尔圆,或黏聚力c出现负值试验结果,并在不增加试样数量的前提下,扩大了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的样本基数,从而可准确测定抗剪强度指标值组合方法的提出为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全自动残余强度试验仪,对合肥四个区非饱和弱膨胀土在不同的竖向应力作用下进行四次反复剪切试验,分析初始含水率为17.8%,20.5%,22.6%的弱膨胀土在不同竖向应力作用下的残余强度特性.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越大,残余强度越低;竖向应力越大,残余强度越大;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残余强度指标c与含水率呈指数函数关系,φ与含水率呈对数函数关系,并提出经验公式,为合肥地区非饱和弱膨胀土和边坡稳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涉及实际工程的多个方面,研究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通过对常规非饱和直剪仪进行改造,并利用改造的非饱和直剪仪进行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了基质吸力、结构面类型和净法向应力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的界面黏聚力影响较大,对界面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非饱和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峰值效应;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砂土-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基质吸力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净法向应力的增加,砂土-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呈非线性增长;净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对应基质吸力的界面摩擦角(δb)的影响较小。最后,建立了基于峰值效应的非饱和砂土-混凝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9.
梅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分布广泛,花岗岩残积土滑坡是威胁建筑安全的主要地质灾害,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历来是工程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这一问题,以梅州大埔某残积土滑坡为例,对该滑坡的土体进行了直接快速剪切试验,获得其强度指标,残积土试样浸水后抗剪强度降低,主要是粘聚力的减小,内摩擦角降幅很小.利用Slide滑坡稳定性计算软件对天然工况、降雨条件、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稳定性结果分别为1.101、1.040和1.039,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0.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根据Jaeger单一结构面强度理论,岩石三轴剪切破坏面上的受力情况可看作岩石单一结构面剪切,利用岩石三轴压缩剪切破坏后的残余变形试验方法与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方法对比分析,得出岩体剪切面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红黏土的工程性质,使用椰壳纤维增强红黏土,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增强机理,探究椰壳纤维的长度和掺量对椰壳纤维加筋红黏土强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红黏土的强度和延性;椰壳纤维加筋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纤维长度为5 cm时,达到最大值;当椰壳纤维掺量小于0.5%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椰壳纤维加筋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加,而当纤维掺量超过0.5%时,强度开始下降;当纤维掺量为0.5%、纤维长度为5 cm时,加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直剪试验剪切面积计算方法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直剪试验抗剪强度计算中忽视了剪切过程中随剪切位移的增大、剪切面在不断减小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剪切面面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使得试验结果偏离试样的真实强度。为了分析剪切面面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该文重新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3种剪切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加装剪切位移量测系统对直剪仪进行改装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了剪切面面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提高了直剪试验抗剪强度计算的精度,使得试验结果更接近试样的真实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石墨尾矿排放问题,更好地利用石墨尾矿资源,针对鸡西和萝北石墨尾矿分别进行了含水率试验、筛分试验、击实试验和直剪试验.通过物性试验,得到两种石墨尾矿的天然含水率、颗粒级配曲线、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通过直剪试验,研究细粒含量对石墨尾矿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垂直荷重<200 kPa时,石墨尾矿抗剪强度受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地震破坏程度后黄土的变形特性及稳态强度,通过MTS土动三轴仪进行了不同围压(100、150、200 k Pa)、不同动应变(0,1%、2%、3%)条件下的饱和黄土静力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样条件下,应力路径对稳态强度影响极小,不同震动破坏程度的试样在试验结束后的残余强度几乎相等;黄土液化后的稳态强度随着初始孔隙比的减小而增加;饱和度主要对黄土的黏聚力产生影响;初始有效固结压力与稳态强度有良好的拟合关系。比较震后斜坡重力驱动剪应力与稳态强度的关系,可判断斜坡会否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5.
以某边坡为例,采用强度折减法,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极差分析法,模拟了内摩擦角、粘聚力与土体重度3个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敏感程度,得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可为边坡失稳的预测与防治提出符合工程实际的建议.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边坡安全系数影响最大,粘聚力对安全系数影响次之,重度对安全系数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颗粒离散元理论、单轴及双轴压缩试验可获得混凝土及土体细观强度参数,将其应用到黏性土与混凝土直剪试验中。研究表明:PFC2D软件能够从细微观尺度揭示土体-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界面处剪切破坏机制,直剪试样经历了四阶段,分别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强度软化阶段及残余强度阶段;接触界面裂纹的快速贯穿是导致强度软化的主因,在直剪试验加载过程中接触界面及离界面较近区域土体会随混凝土一起变形,直至试样达到土体抗剪强度为止。  相似文献   

17.
桥面防水粘结层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使用寿命.采用室内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分析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性能,认为层间抗剪强度及粘结强度受温度影响大,并且随着试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场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四种粘层材料与桥面板的粘结强度变化规律,其粘结强度同样随着试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研究认为,采用剪切试验与拉拔试验能够综合评价高稳和低温情况下沥青混合料与粘结层的整体性能,还可以作为桥面粘结层是否满足抗剪要求的验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不同剪跨比和配箍率的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RUHTCC)梁的抗剪性能,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用于结构关键抗剪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抗剪试验结果,阐明剪跨比和配箍率对RUHTCC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明确UHTCC与箍筋之间的复合抗剪效应,揭示 RUHTCC 梁的抗剪机理。方法:以剪跨比和配箍率为变量参数,通过 RUHTCC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曲试验,研究RUHTCC 梁的剪切裂缝形态、荷载-挠度行为、破坏模式、开裂剪切强度和极限剪切强度等抗剪性能,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RUHTCC 梁的剪力传递机理。结论:1. RUHTCC梁呈现出优良的剪切抗力以及稳态的斜裂缝扩展过程和多缝剪切开裂行为。2.配置少量的箍筋可将典型的剪切破坏转变为较为延性的弯剪破坏甚至弯曲破坏。然而,箍筋的配置并未显著提高 RUHTCC 梁的抗剪能力,同时耦合UHTCC与箍筋也没有表现出协同抗剪效应。3.拉杆-拱模型和桁架-拱模型可用以描述RUHTCC短梁和细长梁的抗剪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酸性环境及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沥青-集料界面的剪切力学行为,设置了4类酸性环境及8种干湿循环周期耦合条件,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得到应力-位移曲线,并从抗剪强度、界面滑移量、剪切断裂能等角度分析沥青-集料界面在剪切过程中的力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下,界面抗剪强度在干湿循环周期下可分为缓慢降低、快速衰退、衰退平衡...  相似文献   

20.
该文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土力学实验,开展了裂隙性土直剪实验教学研究。首先,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并利用该技术分析了土体裂隙形态的发育和裂隙参数的变化;然后,通过直剪实验研究了裂隙性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探明了土体抗剪强度与其裂隙发育的关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土样裂隙呈现出由微小裂隙萌生→主要裂隙与微小裂隙并存→主要裂隙主导的演变规律;干湿循环引起的裂隙发育导致土体黏聚力显著下降,这是土体抗剪强度衰减的本质原因,裂隙率是决定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程度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