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以探索高职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政府、学校、乡村三方进行研究,明确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与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高职艺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从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两个层面提出助力路径。具体为,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开展艺术专业教学+美育赋能品牌建设,推动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完善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美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非艺术类专业+美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菲  赵劲松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58-6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面临院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师""生"两侧的双重性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需改变院校供给侧结构以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师""生"侧吸引力以储备乡村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办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基本经验,探索新时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基于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相关报告,分析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聚集程度、实践模式以及推进成效.结果发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还存在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民族文化的职教传承的创新性不足、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力较弱、社会服务体系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够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诉求,新时期民族地区高职教育要从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机理、助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出发,构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最为关心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必要性,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在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育平台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高职院校应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对"专业+创业"融入式、"导师+项目+团队"创新、"分级递进式"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探索,并结合校情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融入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产业"先进主义"、企业"以大为美"以及地域"城市中心"等倾向,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县域以及乡村产业形成深度合作.基于"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政府引导、精准对接和共享发展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融入乡村产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以产教融合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创新以及参与乡村秩序构建与乡村治理.推动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重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改进县域产教融合治理;促进有效衔接,完善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的实践框架;培育生态,实现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专创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阵地。在国家全力推进"双创"建设与创新驱动大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对接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新标配与新趋势。农林工程学院聚焦新时期"三农"建设人才培养需求,以"专创一体化"培养理念为指导,积极建构基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区域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乡村迈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变化对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探索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构建集“专、赛、创、产、教、培、学”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互联网+"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确立起互联网思维,高职院校培养互联网人才,而且要求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互联网+"不仅会深刻影响到高职教育管理体系,而且将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职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优势、技术技能优势、文化传承优势以及就业导向等内在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为了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肩负促进社会公平的历史使命,承载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重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育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强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为保障,夯实服务农村的育人根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赋能农村产业发展,以乡村文化建设为载体,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以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手段,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特点及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开展。本研究从涉农高职院校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重点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涉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获批的2015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指尖上的实超"为例,实证"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助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变革,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变革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短板。为此,首先阐明“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而后分析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张耀军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0):247-25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加速融合,管理服务智能化正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政务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梳理信息协同与高职院校“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研究中的相关逻辑关系,总结归纳高职院校在校园网络建设、数据平台建设、信息公开与共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信息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互联网+政务服务”质量保障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振兴,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高职教育有效赋能乡村发展,将产教有机融合,是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的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富裕角度确立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导向。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区域发展需求之间出现错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待深化、"双师型"师资匮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知识性倾向较严重等因素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策略,为高职院校明确目标、完善理念、修正不足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融合多样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支点,建设乡村研学基地并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是有益的探索。研究认为,乡村研学基地能够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融入农村、面向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凝聚社会力量协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但乡村教育存在自身发展不足、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有限、乡村教师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应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与乡村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等,从而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