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品种和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氮方法对植株吸氮有很大影响.前期控氮,中期补施穗肥的方法可延长植株吸氮高峰持续时间,增加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对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品种和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氮方法对植株吸氮有很大影响,前期控氮,中期被施穗肥的方法可延长植株吸氮高峰持续时间,增加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对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施方式对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用大田小区试验,探讨了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氮施肥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传统施肥(T1,N=108.00 kg/hm2,基追比7∶3),高追肥比例的减氮施肥处理(T4,N=48.00 kg/hm2,基追比7∶3)有促进烤烟后期0~20 cm耕层土壤硝态氮积累作用;(2)减氮施肥条件下(N=48.00 kg/hm2),基肥一次性供氮(T2)或高基肥比例的无机肥料氮处理(T3,基追比7∶3)无抑制烤烟氮吸收作用(P〉0.05),但T4处理显著抑制了烤烟的氮吸收(P〈0.01);(3)减氮施肥条件下,T2,T3处理均可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P〈0.01),对降低烤烟产量、产值作用不明显(P〉0.05);T4处理不利于烤烟对氮素的利用率,并会降低烤烟产量和产值(P〉0.05);(4)试验供氮范围内,减施无机肥料氮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基肥一次性供氮或70%无机肥料氮作基施的减氮施肥处理(N=48.00 kg/hm2)有效地提高了烤烟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 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施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组分与糊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逐渐下降,3小麦品种均表现一致。增施氮肥对晚播小麦籽粒的淀粉糊化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小麦品种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极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通过改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含量进而影响其淀粉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进地区中肥旱地小麦三个模拟降水、两种施氮量、两种施肥方式 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水肥组合下的光能利用效率、投肥增产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了各指标对水肥的反应曲线。研究表明400-600mm降水范围内,随水分投入的增加,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氮肥生产效果与产量大幅度提高。不同降水年型投入氮肥的生产效果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在丰水年型(600mm降水),氮肥投入效果显著;欠水年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秦油二号”杂交油菜氮、磷、钾营养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增加植株氮、磷、钾吸收强度和植株含氮浓度,但对植株磷、钾浓度无明显影响。氮磷配施既能显著提高植株氮、磷、钾吸收强度,也能增加植株氮、磷、钾浓度。在施用氮、磷肥料基础上配施氯化钾肥,降低了植株氮、磷吸收强度和氮浓度。施肥使油菜氮,磷营养吸收高峰推迟。吸氮高峰期在油菜苔期,吸磷高峰期在油菜花角期。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比单施氮肥增产23.2%,比氮磷钾配施增产11.4%,每亩增收三十无以上。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N2O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过程,施用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和N2O排放。本研究以广州近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施加3%和6%的稻壳炭(RB)、棕榈丝炭(PB),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和施入量对酸性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53.6 mg/kg和383.7μg/kg,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排放量(P<0.05),生物质抑制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从而抑制了土壤N2O的形成和排放,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作用不同,稻壳炭(RB)抑制作用大于棕榈丝炭(PB)。  相似文献   

11.
于2015—2016年以半冬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百农418、百农矮抗58为供试品种,对其减氮下的产量以及品质性状进行研究,为高产小麦新品种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从300 kg/hm~2降至240 kg/hm~2,面团吸水率略有提升,弱化度明显增大,而出粉率、面粉白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有所降低;从品种比较来看,两种施氮条件下,百农418产量分别比矮抗58高出5.78%、4.39%,小麦新品种百农418对氮肥的利用效率高于矮抗58.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测定各处理下夏玉米的茎秆形态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肥中适当减少氮肥的施人量,能保证夏玉米苗期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塑造良好株型,提高产量;在拔节期施肥,基部节间快速伸长,长粗比值明显变大,且株高较高,重心上移,对抗倒伏不利;第一次施肥在大喇叭口期进行,能使基部茎节短粗,长粗比值低,株高与穗位也降低,但控氮时间过长对产量不利.合适的氮肥运筹方式能够塑造出合理株型,有助于植株抵抗倒伏,增加作物产量;本试验条件下,苗期施氮60 kg/hm2,大喇叭口期施氮120 kg/hm2的施肥方式,是较为理想的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以来,我国应用最多的化肥品种当属碳酸氢铵。然而,它自身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氮素利用率低、肥效期短、易结硬块和易挥发等,给使用和贮存带来不便。再加上高浓度氮肥的发展和进口尿素的冲击,许多小氮肥厂产品滞销积压,纷纷停产转产,情况相当严峻。氮肥是以消耗大量能源来换取的。我国每年氮肥的总产量在2×109kg左右(折纯),而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量不足三分之一,这种能源的消费是巨大的,同时也造成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阻碍着我国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生产的碳酸…  相似文献   

14.
一、氮肥基施。花生出苗后到生长第30—35天,根瘤尚在形成之中,无固氮自养能力,而花生生长第22~27天,种子中的养分已基本耗完,处于氮素营养“饥饿”时期。这时缺氮,对其后来生长发育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氮肥种施、苗期追施,不但增加用工、错不开农时,也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氮素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超过200 kg/hm~2后,产量变化无显著差异。在氮素水平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硬度逐渐增加,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小麦籽粒磨粉品质参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在施氮量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施纯氮0~300 kg/hm~2范围内,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粉质仪参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商品有机肥与NPK化肥平衡配合施用在莴苣作物上的应用效果,作者于2004年根据莴苣作物需肥规律、当地莴苣的产量水平与菜农的施肥习惯,进行了汇仁高效有机肥和NPK化肥的平衡配套施肥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汇仁高效有机肥的施用,可在减少化学氮肥一半用量情况下,莴苣产量增加1.4%~10.8%;莴苣茎部的Vc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纯收入增加6.34%~10.18%。并且推荐在莴苣作物上,以667m2基施150kg汇仁高效有机肥,配施纯氮13.7kg、五氧化二磷4.5kg、氧化钾13.5kg的化学肥料,纯收益最高;施用肥料的N、P2O5、K2O比例以1∶0.51∶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磷钾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在配施P2O5、K2O各105kg/hm2 时 ,水稻全生育期适宜施氮量为175 -200kg/hm2之间 ,施氮量在20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小麦NRA变化动态及其与氮肥施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类型品种进行了三种氮肥处理试验,对超高产小麦叶片NRA的变化动态,氮肥处理对NRA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NRA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始,小麦叶片NRA逐渐上升,至开花期达到最高,后又逐渐下降。不同氮肥处理的NRA在分蘖至穗差异不大,孕穗之后,氮肥一次底施的NRA明显低于药隔期重施和药隔期补施。药隔期追氮可明显促进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四统一”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技奖励》2008,(8):40-40
本项目坚持“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通过晚播、增苗、缩行、减灌、精种、调肥等技术的实施:扩大初生根群,增加下层土壤水分吸收和残留氮素的利用,提高周年水、肥利用率;增加非叶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和耐逆性能;高效利用土壤水、控灌调亏,减少上壤氮素损失、促进氮素的运转和再利用,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氮素生理效率;发挥基肥深施和养分互作效应,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