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茶树的起源、中国茶文化的孕育及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基本形成于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唐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百姓将柴、米、油、盐、酱、醋、茶并列为开门七件事。可见,茶之一事早已融入我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茶文化独具魅力。茶谱是记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了各个时代茶文化的变迁及其背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四库馆臣所著录的茶谱有鲜明的特点,反映出他们对茶文化的重视,同时,也折射出他们"贵远贱近""经世致用"等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3.
陆羽在《茶经》中实施了意指概念和接合实践两种修辞策略,他提出了"经""嘉""精""俭""洁"等意指概念,并通过接合实践,搭造了儒学话语阐释框架,赋予意指概念丰富的儒学内涵。《茶经》通过话语修辞建构的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很快就得到了中国主流社会和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并一跃成为流行中国茶界的主流话语,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今天呼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语境下,《茶经》所传递的茶文化理念仍然得到人们的尊奉与认可,这不能不归功于陆羽卓有成效的修辞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春蓉 《考试周刊》2014,(5):185-185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让幼儿学会准确的饮茶方式,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在幼儿大班时加入茶吧,让幼儿从小感受茶的氛围,做有品位的人。  相似文献   

5.
东方的茶道     
关于我国茶文化的界定是:“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的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是茶道。王玲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王慧 《现代教学》2015,(Z1):125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茶文化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也凝聚了中华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认为茶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茶养性、以茶润德、以茶怡情,在茶文化的熏陶之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整合课程内容,凸显茶文化内涵我校推出的"少儿茶艺"课程是归属于校本课程中拓展型课程范畴之内的。在"少儿茶艺"课程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饮茶文化大致形成于8世纪初,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中华文化中,"茶道"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茶道"以"茶"为媒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仪,也是人修养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倒茶仪式,一起品茶,增进友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礼仪,是一种非常有用且和睦快乐的仪式。文章就中日茶文化对比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几千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展示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操作过程体现了茶的表现形式和蕴含精神的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以茶艺为例,从感观享受角度分析茶文化之多元魅力。  相似文献   

9.
浅析茶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性自然,生动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其核心是"和".品茶可以修身,可以养性,有助于实现人格完善,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在饮茶成为时尚的今天,茶及茶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贡伟浩  甄真 《考试周刊》2014,(78):152-153
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了解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向初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北二外开设的"中国文化简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章认为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要从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多方面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如何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是国际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好感和认同,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指出了“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一枝独秀。因其性寒、俭、清、雅,备受历代文士、雅士、隐士和僧人的青睐。士是历史文化最为敏感的先验者,其对茶的偏好正是时代文化特征在情感症结中的物化反应。因而茶和士文化无形中交织、融汇在一起,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士文化的发展起了催生、助长作用,而士文化又以其在不同时期的内在特质成就和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教育部《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中国文化课的设置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并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析MTCSOL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华文化专题"与"中华文化经典"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传承与弘扬茶文化无论是从茶器、茶技还是茶道角度,都意义重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要更新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茶文化"课程体系;依托"互联网+",拓宽渠道,开展茶文化活动;加强培养茶文化"双师型"师资,推广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浙江省五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目前高校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总体趋于积极正向,且汉语水平对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影响较显著。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应在树立文化平等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语言与文化教学的融合、优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的素养、丰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导入特色地域文化、帮助留学生重构社会支持网等提升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6.
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研究是提高茶产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普洱茶文化研究的现状对比,指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六堡茶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六堡茶文化研究机构设置、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打造"中国六堡茶名茶茶城"、打造"中国六堡茶都"、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作多种形式的六堡茶文艺作品等主要对策,总结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借鉴"普洱茶模式"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要精确、深刻提炼出六堡茶精神,形成"天下六堡"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也非常多。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阐述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分析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审美效果,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语文茶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的茶和茶文化来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本文着重介绍中、日两国的茶叶历史、现状及茶道艺术,分析异同,从而加深对其文化心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20.
汉族和维吾尔族都是喜爱饮茶的民族,各自独特的茶文化展现出两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茶"一词在汉维两种语言中的文化透射现象进行了初步比较探析,以便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汉、维茶文化异同,促进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