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简称"新机制"),在义务教育投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本文采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评估了这一财政改革的实施成效,对其在缩小地区间投入差距的成效进行了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新机制"政策的实施使全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出现了整体增长,但西部地区增长率高于非西部地区的显著水平并不高,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在缩小地区间投入方面的成效仍需提高。原因主要在于以"中央大规模增加转移支付"为特征的"新机制",挤出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本身对教育投入的努力,西部地区政府教育偏好的提高并没有因为"新机制"的实施而高于全国水平。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新机制",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以及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提高"新机制"在缩小地区间投入差距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多源流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约翰·W·金登提出、用于解释政策过程和政策变迁的理论模型。使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历经的两次重大变革,2001年“以县为主”的变革是农村税费政策外溢的结果,而2006年“新机制”的出台都是三条源流汇合、政策窗口开启导致政策变迁发生。从对我国政策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源流理论于我国同样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2006年起,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人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机制实施后呈现了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的财务问题越发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恩施州中恩施市、来风县、宣恩县、建始县三县一市新机制运行情况的调查,从经费预算机制着手,将绩效预算引入义务教育财政体系中,分系其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的试点县,安徽金寨县自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按"新机制"运作。一年多来,我们感到,"新机制"对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影响巨大,它畅通了农村中小学经费来源的主渠道,从源头上遏制了教育乱收费,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与困惑,希望能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2006年以来,湖北枣阳市在建立新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一统两建三到校"的"校财局管"模式,确保了我市新机制改革于2007年初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特岗计划"实施至今已8年,为了了解该计划的实施成效与问题,在儿基会和联合国教育部支持下,"特岗计划"项目河北调研组在2011-2012年两次赴XX县进行基线调研。通过对该地区特岗教师情况的调查,试分析"特岗计划"政策在XX县的实施情况,并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4年,国家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在西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当年峨山县14118名小学生,6243名初中生受惠其中。峨山县是玉溪市第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简称"新机制")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与系统工程,在我国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新机制"的实施在给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带来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山东省S县为例,具体分析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切实保证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及时到位.但在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点的经费困境在"新机制"实施后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公平.本文以湖北省Y县C教学点为例,对教学点的经费困境进行了深刻剖析,并结合"新机制"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村地区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在财政运行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中小学校长对现行财政运行机制有何看法和建议?我们深入到甘肃省5个县,对15个乡镇学区校长和38个普通中小学校长(以下简称普通校长)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10,(20):47-47
“两基”迎国检启动后,南涧、漾濞两县根据“两基”国检指标,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南涧县在自查中发现: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度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未达到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针对教育投入有3年未达到“三个增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9至2007年中国2000多个县的数据,首先分析了中国义务教育投入县际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趋势。县际差异总体上在不断扩大,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省内差异占60%左右。多数省份的省内差异在这一时期内呈现扩大趋势。GIS分析显示义务教育投入的空间格局一直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凹陷结构,东部沿海省份以及""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特殊的人口与自然地理环境推高了义务教育服务提供成本。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1999-2006义务教育投入不存在收敛性。空间差异与收敛性分析为制定义务教育均衡政策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帮助与建构:教师培训的真正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具体分为"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师培训"两个子项目)历时五年(2004—2009),覆盖了四川、云南、广西、宁夏、甘肃五省(自治区)的105个县。广西"参与式教师培训"子项目在广西18个贫困县中实施,培训了4万多名乡村教师,参与的项目学校有328所。  相似文献   

14.
实行"经费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新机制"的突出特征和贡献.从近两年的实施效果看,"新机制"产生了明显的效应.但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费不到位、辍学率上升、学校财政压力较大等.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公用经费开支,避免辍学的"反弹"现象,加强预算管理等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2个少数民族自治州,21个少数民族县,少数民族人口达256.42万人。近年来,甘肃民族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2010年10月,碌曲县、玛曲县、东乡县和积石山县完成"两基"目标,标志着全省"两基"任务全面完成,成为甘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已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2007年也将在中东部地区全面推行。陈至立强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把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政府新增教育经费偏重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决策,实施"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等重大政策。2006年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全面启动"特岗教师计划"。2006~2008年,共招聘特岗教师5.9万多人,覆盖全国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小学是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试点学校,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率先试行。面对从未有过的最佳机遇,我们率先研读了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政府下发的有关通知、文件,深刻领悟精神内涵,精细运  相似文献   

20.
正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建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全国34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2006年8月,沙县被福建省确认为"双高普九县"。2009年11月通过省级"对县督导"和"督导考核"评估验收,获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近年来,该县主要从履行政府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管理和实施素质教育等6个方面,切实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