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浅论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形与背景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是环境,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为基础,从汉英语对比、对外汉语、现代汉语三个方面探讨了图形一背景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中国格调高雅的唐诗,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进行认知解读、分析,揭示唐诗的内部认知机制,可以为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品味唐诗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4.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认知内容出发,介绍此理论是怎样通过方位词、介词体现出来的,加深人们对词及句子更深刻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5.
存在构式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重新审视了存在构式,并指出存在构式属于一种"背景—图形"的认知模式,该构式中的VP表示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许瑛 《考试周刊》2011,(81):92-93,74
本文在讨论英语倒装句定义与分类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的层面分析倒装句。英语倒装句是这样一种机制:言语者将常式句中的主语(图形)—谓词—补语(背景)位移为背景(补语)—谓词—图形(主语),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倒装句焦点凸显功能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了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广告语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感知网络广告语在商品营销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语态历来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论文从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动词语态的选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瑞彪 《海外英语》2013,(4X):132-133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可以被用来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不同语言现象。近年来,图形-背景理论已被应用于翻译实践。该文通过实例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简单句、英语复合句和英语长句的汉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阐释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英语名动转用应是这样一种机制:使用者把认知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这一认知过程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就是使用者将“原生名词的意象(图形)─生成动词和其它相关知识的意象(背景)”转化为“生成动词的意象(图形)─原生名词和其它相关知识的意象(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论出发,重新审视成语仿拟广告词,分析其生成的认知本质,即成语仿拟广告词的生成是在认知参照点作用下择取本体背景和确定仿体图形的认知过程,从而扩展了图形-背景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同时也丰富了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成语式广告是广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基于成语或习语的一种变异体,而其变异体则隐含了广告产品的名称,功能或创新点。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分析了一些中文成语式广告。笔者发现成语广告中的变异部分构成图形,能很好的吸引消费者注意,而习语作为背景则能帮助树立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14.
英语交流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WTC)是能否提高大学生英语交流水平的关键.本研究旨在调查与总结影响大学生WTC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当前认知科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如:元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图式理论、图形背景等)来阐释这些因素.一方面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相关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认知科学对具体认知活动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图形-背景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是从心理学领域借鉴到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主要被用来进行句法研究,特别是介词的研究。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在其专著《走向认知语义学》中对图形-背景理论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大理论系指毛泽东建国以来构建的改造论、建设论和继续革命论。改造论的提出始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放弃,改造论又是建设论形成的历史前提,继续革命论则是改造论的延续。在发展的进程中,建设论又与继续革命论结合起来,并最终成为它的附庸。贯穿于三大理论的主线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这条主线使三大理论形成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三大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正确对待苏联模式的问题,存在偏离本国国情的问题。它们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过渡时期学说。这两个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另外,被毛泽东曲解的关于反作用的理论,对于构建三大理论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讨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启迪的角度,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框架转换和概念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转换是框架语义学的新发展;概念合成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心理空间理论.两者都是对语言的动态研究,都是试图解决言语意义的在线生成和解读.框架转换强调新旧框架整合形成新的认知框架;而概念合成强调建立新的合成空间和新显结构.两者都属意义的动态构建理论.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平衡论的哲学思想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