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套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当代中国美学思想研究丛书”(七种)放在我的案头上。这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奉献给广大读者,尤其是美学和艺术工作者的一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普及作用的好书。这套丛书的编者试图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影响较大的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勾勒出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基本轮廓。从已经出版的这七本书  相似文献   

2.
所谓经典,其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美学一科来自西方,尽管美学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也有很丰富的体现,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本无美学,要梳理出一种中国美学经典资料汇编来殊为不易。正如张法教授所言,中国古代有文论、诗论、书品、画品,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一本以“美”命名的著作(《中国美学经典·总序》)。不仅如此,中国古代也没有集中讨论什么是“美”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近读潘知常的《中国美学精神》一书,感到作者是站在现时代美学研究的前沿来回溯中国美学的历史,这种回溯不是在前人或他人基础上的“依样葫芦”,而是从自己探索出来的“阿基米德点”出发,去对中国美学的历史进行重塑或重建,从而形成一种新见迭出、美不胜收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赵桂芬 《大观周刊》2011,(22):152-153
庄子美学是.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为研究庄子美学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名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庄子羡学的研究渐趋完善誊其中一自由观”是庄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从自然、朴素及审丑等几个方面对庄子“自适其适”的自由观略作浅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美学期刊有关"美学"这一二级学科在1998—2011年之间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分布,厘清了我国美学期刊有关美学研究的历史轨迹,更好地为我国美学期刊建设及美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托马斯·芒罗在其所著《东方美学》一书中谈及“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土与外来传统”时,写有这样—句话:“共产主义成功后,蔡元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了艺术与美学,写下了《新美学》(1948)和《艺术社会学》。”(中译本第16页,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这里,将“蔡元培’和《新美学》联在一起,实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7.
常人说“十年磨一剑”,我这个笨人的这把“剑” (《中国美学之旅》)可整整磨了二十年。 写这本书,缘起于最初自己想读这类书。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别人不知怎样,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文科生,却不啻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来,兴冲冲地当然也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想找一本 《中国美学史》读读。寻来找去,我才知道,当时只有《中国文学史》,根本就没有中国美学史之类的书籍。“文革”期间,我又偷偷读了一遍《西方美学史》,仍然是似懂非懂的,但阅读《中国美学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研究,在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直接运用西方审美文化理论,其针对的对象是当代中国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种意见则呼吁回到民族美学传统,经由“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一套可与西方对话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者祁志祥的著作《中国美学原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他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整体思路。从1993年开始,祁志祥便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梳理、研究显示出巨大的热情,《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佛教美学》、《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王德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王德胜教授新著《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大致勾勒了其在最近20年里深入思考当代中国美学建设问题的基本轨迹。全书分文化的视野、走向新思考和叩问历史三部分。作者在历史和文化视野下对当代中国人现实生存和感性需求的关注,以及有关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1.
和中国美学研究有关的著作,可以说浩如烟海。从掌握最基本的资料来说,我觉得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等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这四本书很有帮助。从理解中国美学的精神来说,我以为下面的十本书可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一部系统发掘和阐述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长篇论著。它以先秦至明清一直到现代的鲁迅美学思想为时间发展线索,以各个时代中有关的重要人物、代表论著及美学观点为论述对象,以点线结合的方法阐发中国美学的基本内容。论析的重点不在于史的过程连续性,而是在于对传统美学的理论阐释和揭示,因此,《论稿》较之过去已见的几本美学史书,特别以其思想论析和理论开掘见长。  相似文献   

13.
全国美学会议召开后,广大青年对美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类书籍相继问世,有专著,有教材,有普及读物。现在,北京大学又出版了《美学向导》这样一本综合性、介绍性的书,给我们磨制了一把开启美学大门的钥匙,实在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美学向导》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从美学家寄语到美学论文目录索引,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美学知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学思想与人类理论思维的形成同样久远,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是自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美学》开始的,在我国是从20世纪初才在继承中国美学传统和引进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本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陈良运教授的《文质彬彬》一书,是由葵锺翔、邓光东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之一(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以下简称《文质》),笔者品读之余觉其鲜明特色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美学     
美学这个字眼,对于一些青年来说,似乎并不生疏。假使同一些关心文艺的青年聊天,使会经常听到他们说:“近来迷上了美学”,“我正在研究美学”等等。说者侃侃而谈,饶有兴味,听者也会因其“钻研”而肃然起敬。但是,也有许多青年对于“美学”二字感到陌生,不知它到底是咋回事。比如,某单位招考时,就曾出过一道“什么是美学”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美学已进入了一个理论自觉建设的阶段,在商潮滚滚的今天,许多美学家不为所动,仍在孜孜以求,因而建树颇丰,杨恩寰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主编的《美学引论》一书,积多年深入研究之心血,自觉地反思与分析美学问题,自觉地探索与创建美学理论,自觉地确立与思考美学的新角度,力求为当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阐释,新说明。细读深悟这部论著,我以为,作者的目的大体达到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审美对象问题。多年来美学诸派对审美对象的理解纷纭,观点各异。大都把美、审美、艺术乃至美育作为  相似文献   

18.
四、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对象报纸编辑美学除上述几个方面需深入研究外,还应结合编辑活动进一步探讨关系到编辑美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有;互、读者的审美需要。“对报纸来说,读者的存在是当然的前提”(租田洋一:《新回学低浓》)。对编辑来说,所把握的主线始终是读者,读者意识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因而编辑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读者审美需要。编辑的对象以什么给人以审美,读者的审美需要到底有哪些?一般讲主要有这么几点:及时而完整地了解国内外事实的真实变动情况;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准确及时的分析和解释;反映群众…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前后,我国美学界有过一次异乎寻常的“方法热”。其间,几乎所有20世纪西方美学流行或不流行、人文主义的或科学主义的方法,纷纷被拿来作为“新式武器”。其实当时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籍华人黄秀玑教授,应厦门大学的邀请,回国讲学,介绍了当代美国的美学思想。他本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宾马学院任教,为该校哲学系主任,对中国和西方哲学以及美学,颇有研究。关于当代美国美学思想,是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