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前只是初中生或高中生择校,近些年来乡村小学生甚至幼儿也时兴选择学校。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四五岁的孩子送到县城的保育院或幼儿园学习,小学,初中也到县城的重点学校去读。家里有人的,派人去县城租房子帮孩子做饭,洗衣服。没有人跟去的,则把孩子托给亲戚或老师家,  相似文献   

2.
以前只是初中生或高中生择校,近些年来乡村小学生甚至幼儿也时兴选择学校。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四五岁的孩子送到县城的保育院或幼儿园学习,小学、初中也到县城的重点学校去读。家里有人的,派人去县城租房子帮孩子做饭、洗衣服。没有人跟去的,则把孩子托给亲戚或老师家,光伙食费一个月就是好几百元,投资确实很大。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其实,这番良苦用心未必能得到孩子理解。有一次,笔者在县城车站等车时,看到一位60来岁的妇女在哄一个男孩下车,要他听话,不要跟奶奶回去,要他…  相似文献   

3.
以前只是初中生或高中生择校,近些年来乡村小学生甚至幼儿也时兴选择学校.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四五岁的孩子送到县城的保育院或幼儿园学习,小学、初中也到县城的重点学校去读.家里有人的,派人去县城租房子帮孩子做饭、洗衣服.没有人跟去的,则把孩子托给亲戚或老师家,光伙食费一个月就是好几百元,投资确实很大.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  相似文献   

4.
2009年秋季开学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村民蔡彩斌的孩子蔡心恰要上小学一年级了。蔡彩斌遇上了邾城街孩子不交任何费用就可以自由择校的好政策,选择优质学校的他此时却犯了难。邾城街的7所小学各具特色,究竟把孩子送到哪一所学校。蔡彩斌挑来选去无法定夺。请人参考,众人的建议标准不一。他最终把蔡心怡送到了以养成教育特色而闻名的邾城街第四小学。他选择这一所学校的理由回归到了原点——离自己的家最近。  相似文献   

5.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 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低,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城里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只有五岁年龄的新建学校.然而,这里却已经成为了千年帝都教育的一个窗口,成为理想的受教育的场所,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  相似文献   

7.
2012年秋季开学,任丘市教育体育局出资购买了3辆新班车,专门接送到农村支教的老师的.后李花村的一位家长为此感到特别欣慰:"看着校车每天把城里学校的好老师送到村里来,再也不用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上学了."前几年,虽然孩子才上小学,但是为了能够到城里学校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位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寄宿在城里的亲戚家里,一周只能见孩子一面不说,每年为此还要承担一笔不小的开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逐年递增,在任丘市的农村,这种"周末家庭"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只有五岁年龄的新建学校。然而,这里却已经成为了千年帝都教育的一个窗口,成为理想的受教育的场所,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  相似文献   

9.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对  相似文献   

10.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1.
程周 《教育文汇》2012,(11):6-6
他在上岩教学点11年,教师、班主任、校长一肩挑,同时任三个年级七八门课,而且教得像模像样,各科成绩与全镇其他学校不相上下。过去,不少村民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山外的学校。几年后,他们又纷纷将孩子们接回来,连一些随打工父母在外省读书的孩子也回来了。2008年,镇中心校准备将他调到离家近一点的学校,村民们得知后联名写了挽留书,并按下红手印,硬是把他留了下来。他说:"这里的村民对我实在太好了,太看重老师了,我怎么舍得离开呢!"  相似文献   

12.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在我待过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超过60%。对于补课,大多数家长的态度是赞成的,原因只是"希望孩子在学校待得时间长一些",因为把孩子放在学校"托管",比放在家里更放心。而时于孩子来说,补课最大的收获也不过是"能和同龄人在一起好好玩一玩"。——丰必文湖北省团风县思源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4.
<正>1.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其实是她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画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基本情况  方某 ,女 ,7岁 ,上小学一年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 方某比其他孩子明显有害羞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 :在学校里不敢跟老师和同学说话 ,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朗读课文不敢读出声来 ,不愿意参加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   2 方某长期形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 ,所以不喜欢跟同学玩 ,跟邻居的小孩子也无来往 ,遇到家中来了客人 ,便躲进房间不敢出来。  三、个案背景材料  方某在家里有个弟弟 ,父母均无固定职业 ,是市郊的村民。父母重男轻女思想较严重 ,把女儿送到孩子的奶奶家去。方某一直由 60多岁的奶奶照看 ,从…  相似文献   

16.
陈希 《辅导员》2012,(12):78
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学习的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场所,学校里面的老师一个个都是教育专家。在家里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送到学校里面去让老师来教育才行。这样的思想常常会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绊脚石。在缺乏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下列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他人意识"。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的家庭由于孩子的父母正处于人生的事业奋斗  相似文献   

17.
正邻家一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晓宇,在一次学校集体活动中,把自己带的饮料给了一位生病的同学,回到家里,晓宇高高兴兴地把这事讲给妈妈听,满以为妈妈会表扬她做得对,谁知妈妈不无嘲讽道:"你也太善良了,别人有困难你帮助,你自己有困难谁来帮助你?她要吃她不晓得自己带!我咋生了你这个傻孩子哟!"晓宇喜悦  相似文献   

18.
很多父母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节约、自私、花钱大手大脚等等。需知,如果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给家里挣钱的话,他们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孩子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就可以也应该把您如何靠努力工作来谋生、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的道理讲给孩子听了。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2,(Z2):27
编者按: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育者,教书育人也。教师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是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有人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我们不能否认,和谐、创新的师资队伍在学校发展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秉承"教师自身价值与学校发展目标同命运"这一主导思想,"关注所有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发展中的个性发展",打造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给了孩子一个多彩的世界;给了孩子一把通向世界的钥匙;给了孩子一个宽广的知识殿堂;给孩子一片展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打记事起,爹曾多次对我说,农村苦,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坚强。十几年来,我一直就是在伴着“痛”的爱中长大的。小学毕业时,幸运之神降临到我头上。由于成绩优异,我被县城一所私立中学免费录取。记得开学那一天,爹用那辆跟了他二十年的自行车为我驮铺盖。我在后面背着大包、小包,小跑跟着。一路上,父女俩没说一句话。我知道,爹送完我后还要赶着去干活,他说过误一天工要扣十来块钱呢。来到新学校,学校里的人多得像赶集似的。校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爹把他那辆破自行车靠在一棵小树上,也没上锁,就扛着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