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牢笼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联合国准备在全世界搞一次儿童征文比赛。征文题目为:“请以非洲粮食缺乏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这个题目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出了问题,因为西欧儿童不知什么叫“粮食”,美国儿童以为美国就是世界,不知道什么是“非洲”,而中国等国家的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ZUOWENSHIJIE先不说美国儿童表现出的美国霸主形象,西欧的经济优越以及非洲的贫困无粮,这都是些无可非议的社会事实。我只想问:为什么偏偏中国孩子遇到的问题却是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我记得有那么一句话:没有什么都不算是悲哀,真正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言语”与“辩论”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中国人对巧言善辩一向持反感态度,认为它是产生不和谐的祸道之一;而美国人则认为言语是表达思想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解决分歧。不同的古代哲学是导致中美“言”“辩”观之差异的原因。中国古代儒家对“仁”、“礼”、“和”的追求以及道家对“无为”的追求是其“言”“辩”观的哲学基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修辞学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言”、“辩”观。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4.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2001-2002年,印度是派出最多留美学生的国家,过去连续三年名列第一的中国大陆则位居第二。进行这项调查的国际教育研究所主任古德曼说:“我们常常忘记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和已发展的国家,所以重视教育的中产阶级人数也很多。”印度现有66836名学生在美国留学,占了在美海  相似文献   

5.
一、公共政策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利弊 对于“公共政策”涵义的探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很多看法。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中国学者陈庆云先生则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借款协定》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借款协定》是“珍珠港事变”后两国政府所签订的政治性贷款协定。美国出自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不得不给中国5亿美元贷款。在商谈借贷期间,中国敢于对美国企图控制中国军队的“建议”说“不”,敢于对美方的协定草案中某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措词说“不”。美国高层人士在言谈中钦佩和尊重中国,美国需要中国继续战斗,美国又害怕“失去”中国。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物力,赢得了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着相当大差异的两个国家。它们有可能相同吗?一般说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多数的人对它们之间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而感到惊讶。在美国,学校一般是上午8点上学,下午3点放学:在中国则是上午7点上学,下午”点才放学。在课程设置上,  相似文献   

8.
佚名 《师道》2013,(7):52-52
法国分科考。美国考想象 高考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考”,每年此时都会上演“全家总动员”甚至“全民总动员”。世界上其他国家虽然难见此景,但他们也会有形式各异的大学入学考试。美国的高考叫学术水平测试(SAT),法国的类似考试则叫中学毕业会考(bac)。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推行人权外交最卖力的国家。1977年就任美国总统的卡特曾声称:“人权问题是我们政府关心的主要问题”,“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政府将继续履行不仅在我们本国而且在国外促进尊重人权的坚定诺言”(《卡特1977年5月2日写给苏联萨哈罗夫的信》,摘自美国新闻署1977年5月2日电)。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则为卡特的这段话作了更明确的注释,他说:“倡导尊重人权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可加速共产主义衰亡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是美国对我国抗战实行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的政策,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谈谈粗浅认识,求教于史学界。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国际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第一种力量,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德、意法西斯国家;第二种力量,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第三种力量,是英美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侵略,是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美英则在“中立”和“不干涉”的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至少我能想到的就有以下10点——1.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2.向老师发问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3.解题方法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国家。然而,日本型的市场经济与欧美型的市场经济不尽相同。那么,对于市场经济模式应作如何分析呢?美国学者查·约翰逊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一是“发展导向型国家”的概念,另一个是“调节型国家”的概念。日本是前者的典型,后来的亚州“四小龙”也属于前者,而美国则属于后者的典型。前者,国家政权旨在发展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传媒大肆鼓吹中国“迅速崛起”“速度惊人”,“国力强大”,进而散布中国的强大将导致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军事实力,对外采取扩张政策,对别国构成威胁。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不仅毫无事实根据,而且别有用心。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 一、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依据 依据之一:中国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几年前,西方国家曾散布说“中国经济行将崩溃”,怎么现在竟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号经济大国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各国经济水平,都是以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准,以各国的货币同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国的名称由来已久。《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是指当时周朝的京师。《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这里的“中国”则是指当时周王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不过那时主要还是指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国”所指的版图也不限于黄河南北,最后成了整个国家的正式名称。  相似文献   

15.
观点声音     
《留学生》2013,(3):28-29
如今美国称“中国黑客”对其国家和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一定程度上是在转移人们对美国国内矛盾的注意力。——21CN新闻转载环球时报的消息称,美国《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近日称遭“中国黑客”攻击。有美媒爆料,奥巴马政府正考虑在“中国针对美国的网络间谍行为”方面,对北京展开更坚决的行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2月1日表示:全球最强大的黑客组织在美国,美国还有力量强大的网军。在这方面,美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技术水平、物理条件还是资源人力,没有哪个国家能和美国相比。  相似文献   

16.
清末赴美日留学生教育绩效归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政府为了振衰起微,向美国和日本派出了大量留学生。短短几年,向日本派出了近八千名,向美国派出了七百多名。然而,留美学生归国后取得的绩效远远超过日本。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民众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大异其趣:美国各类名牌大学、名牌专业向中国留学生敞开大门,日本提供的则是大量的临时搭建起的“创收”性的“学店”。留美和留日学生的家境、动机及抱负的大相径庭,决定了绩效的范围、领域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将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相比,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生“学得多悟得少”,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中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状。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管理理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上,新课改为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超前、跨越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侵略、屠杀南联盟人民,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的大使馆。在这场战争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流传媒,滥用“新闻自由”,为霸权主义和侵略者服务,在世界新闯传播史上写下了可耻的一章。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国际行动中心”负责人坎侬说得坦率:美国宣传机器也是美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一、“新闻自由”从来是有限制的自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流传媒的丑恶表演,把历来有关“新闻自由”的理论和法律全然当成了废纸一堆,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没有限制的“新闻自由”。这里,有必要作一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什么不同?我仔细想想,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1.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2.向老师发问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3.解题方法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  相似文献   

20.
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活动中,美军观察组(又称“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正式接触的开始。因此。通过对美军延安观察组活动的思考,进而深入研究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将大有裨益。 一、利益驱动: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动因之思考 利益是各个国家国际交往和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外交政策的调整往往取决于国际局势的变迁对国家利益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从很大程度上说,是美国国家利益在东亚,尤其在中国面临种种挑战和“机遇”的结果。 美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当时中国权力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