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间词话》中,气象是一个构成王国维美学体系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气”、“象”和“气象”诸概念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气象”是境界的量化概念,是指境界深厚之程度,同时又是与创作主体的修养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治然之气”在中哲史研究中常常被作为神秘主义的范畴而末得到深究。本文给予厘定与解释:《管子》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范畴的历史来源。孟子予精气说以人大主义的内涵,从而使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学说成为孟子沟通天人,打通本体与伦理、天道与人德的重要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然”字共出现了38次,其中有1次是用作构成人名(季子然)的;《孟子》中“然”字共出现184次,其中有6次是用于构成人名(然友)的;我们将用作人名的“然”排除出研究范围,对比《论语》中的37处“然”和《孟子》中的168处“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后人评价他的境界说:“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上述的评价是否中肯呢?读一读《人生的境界》便知。笔者认为,把握以下“四个一”是解读本文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孟子》中612个“者”字的具体分析,初步明晰了《孟子》一书中405个代词“者”字的词组构成类型以及构成词组后在句子当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老子》之“道”的含义,国内外已有多篇论文讨论和争论,歧见颇多,难衷一是。我认为“道”的主要含义是气,又兼指世界万物的总规律,而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现代学者的研究,自张岱年先生于三十年代提出“中国哲学中所谓气,可以说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中国哲学中之气论,则谓一切固体皆是气之凝结”①。又于八十年代前期重申“作为哲学范畴,气指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②后,近年我国连续出版了几种气论的专著,都论及《老子》中关于气的言论,作了有益的探讨。有些论者认为《老子》和其他众多哲学名著都与气功有关,我也持同感。我认为老子既是中国“古代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③,也是具有非凡的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④。他用多年修炼成就的气功手段和特异功能,在世界上首先观察到地  相似文献   

7.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8.
一、亚圣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这里的“孟子”指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轲,他是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9.
历代文论家对“文”“论”做了论述。孟子“养气说”的“浩然之气”是从伦理、道德等精神方面而言的。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是把“气”区分为“清”“浊”二体。刘勰从他的《文心雕龙》中的《养气》、《风骨》、《神思》、《体性》、《明诗》、《隐秀》等篇里“气”的基本含义中,引伸出“养气”、“志气”、“齐气”、“逸气”、“异气”、“清气”、“秀气”等词义。苏辙认为文章的气势在于作者后天的修养等等。  相似文献   

10.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以好辩著称,所以具有雄辩力量是其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孟子》中的文章,不管是论辩性的,还是陈说性的,都灌注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充畅条达,意盛理足。苏洵称“其锋不可犯”,苏辙称其“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这一点,为诸子作品皆所不及。《孟子》文章的这种气势是由作者的主体精神和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孟子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其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的个性气质化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经典作品,它不但是一部探讨本体论的哲学书,而且是一部政治哲学书。它把人天合一,提出了人类社会治理的一些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人称它为“帝王术”。《道德经》中提出了统治者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境界,并对如何达到最高境界进行了探讨,这就是以“无为”为核心的政治手段体系。老子所提出的在政治领导中的“无为”思想对今天的领导工作,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孟子》中“之”字的使用情况从语法功能、语用功能两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孟子》中的“之”字几乎包含了它的语法语用特点,即大部分充当宾语,少数充当定语,语用功能主要是标记和回指。  相似文献   

13.
“天”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唯心主义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人们据此认为孟子的哲学思想也是唯心主义,然而,仔细推敲《孟子》中有关“天”的论述文字可以看出,孟子思想中的“天”不仅不能证明它是唯心义义,而且正好反映出孟子思想的唯物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4.
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多次运用“境界”这一术语品评戏曲作品。“境界”具有不同的内涵,或指情节或事件,或指戏曲作品所达到的某种艺术境地,或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同时,祁彪佳还赋予“境界”说现代关学品格。  相似文献   

15.
“天”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唯心主义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人们据此认为孟子的哲学思想也是唯心主义。然而,仔细推敲《孟子》中有关“天”的论述文字可以看出,孟子思想中的“天”不仅不能证明它是唯心主义,而且正好反映出孟子思想的唯物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字之评南宋有一位学者名叫李耆卿,著有《文章精义》一书,其中说:“《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对前代传世经典作品进行了非常贴切的评论。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相对,“勇”与“怯”相对。《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是针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几位说的:“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设想奇妙,评论也非常精到。现在,你能不能告诉我…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中的女人,可以认为有几个意味:其一,是与男人对举与比附的女人,不是单独显现的女人。其二,似乎是一个一个虚幻的故事,没有实指的女性话题。但是,越是虚的,越使人觉得那是实的;越是实的,倒越使人觉得那是虚的。其三,我们不知道《孟子》中的女人,怎么看待我们后人。《孟子》中的女性话题或者女性故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典故,没有时代性限制,达到了哲学上的永恒。最终,女人在《孟子》中,是一个意境:孟子用语词说出来的女人。语词成为哲学,成为教育,成为历史记忆。最终,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无逃于语词中的男人和女人,任由后人在语词中摆布。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人与现实中的人是隔膜的,我们倒是在典籍的语词中才能对人无限欣赏与神入。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观思想,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主流中的组成部分。荀子与《中庸》、孟子在天人合一思想上只有言说语境及维度上的差异,而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三、“辟二氏":《原善》、《绪言》、《孟子字义疏证》的撰写旨趣《原善》、《绪言》、《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谈“义理”的三部代表作。三部书的撰述年代不一。在钱穆看来,对戴震这三部书著作年代的确定,实关系到可据此“继是而求”“东原哲学之大体”。钱穆指出,段玉裁《年谱》说戴震丙戌(1766)年作《孟子字义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