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永顺 《武当》2008,(6):17-18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系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创编流传下来的老拳架,是社会上鲜为人知、罕有人练的功夫架、技击架太极拳,与现在广泛流行的健身架太极拳在本质上,以及具体练法上完全不同。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盘练难度大、运动量大、功效高,其拳亦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非常适合青少年练功夫、练技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武派太极拳,亦名武式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编写太极拳著作的时候,根据当时习惯叫的。在此之前,曾称李架、郝架、小架、开合架和郝派太极拳。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为文或著书都称某派太极拳,称某式太极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因为我多年来,对武术领域存在的宗派问题、论资排辈问题深感忧虑,遂站在强调流派、反对宗派的立场上,称武派太极拳,而且也符合流派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吴文翰 《武当》2007,(10):30-32
武派太极拳,亦名武式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编写太极拳著作的时候,根据当时的习惯叫的。在此之前,曾称李架、郝架、小架、开合架和郝派太极拳。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为文或著书都称某派太极拳,称某式太极拳是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因为多年来,对武术领域存在的宗派问题、论资排辈问题深感忧虑,遂站在强调流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正>一、绪论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陈氏太极拳传统架(功夫架)拳谱(动作名称),是太极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武派太极拳,亦名武式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编写太极拳著作的时候,根据当时习惯叫的。在此之前,曾称李架、郝架、小架、开合架和郝派太极拳。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为文或著书都称某派太极拳,称某式太极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因为我多年来,对武术领域存在的宗派问题、论资排辈问题深感忧虑,遂站在强调流派、反对宗派的立场上,称武派太极拳,而且也符合流派的本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代理架”是一代大师和兆元对太极拳的独到诠释,简单明了的三个字,道出了和式太极拳是以理说拳、以拳明理、理技相合、理养结合的理论内涵,一个“理”字表达了和式太极拳的哲学思维,理是什么,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理就是太极、阴阳、动静,这是万物之理。文章通过对和式太极拳代理架的“理”的分析、探讨,以更深刻地了解代理架“理”之内涵,认识和式太极拳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也是一代大师和兆元对太极拳发展不可抹杀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5,(10):4-4
8月22日上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陈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陈式太极拳老架的内容及其技术特点,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传统陈氏太极拳老架的供能方式。分析结果表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供能方式主要为糖有氧代谢;陈太极拳老架二路的供能方式为糖有氧代谢、磷酸肌酸、糖酵解混合供能。  相似文献   

10.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11.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12.
一、太极拳特点和要领武式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县广府镇,乃清道光年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其传承为赵堡太极拳的王宗岳传蒋发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传武禹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陈式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他的拳架小巧紧凑,动作舒缓,气势鼓荡,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中暗含着开、合、隐、现,  相似文献   

13.
周:李老师,能不能请你谈谈太极拳用架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李琏:其实,太极拳用架的基本要求,如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等与太极拳的其他套路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的功用可以发挥在养生和技击两个方面,这是人所熟知的。但在早期,杨式太极拳架就有养生架(又称练架、行功架)和技击架之分,人们就未必都知道了。据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前辈讲,目前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就是以养生为目的的养生架,注重内功修练,培养内气。使内气和外形互相配合,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一般讲,单练这个套路是不能技击的,需要补充揉手技法及其他。  相似文献   

15.
周:那么,太极拳用架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李琏:太极拳用架的第三个特点是势险、节短。周:怎样理解势险、节短?李琏:太极拳用架的动作较练架短小、疾促。所谓"短",就是说动作要紧凑,目的在提高动作的速度以应对敌人。故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每招每势中绝对避免多余的动作,力求简捷,而且在每势的变化中力求运用接点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对青少年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心率遥测法,测试青少年演练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过程中的心率变化。结果表明,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能够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负荷;在某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课外经常从事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运动的青少年好于课外较少活动的青少年。认为,从事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锻炼对青少年的健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是太极拳的最主要的功能,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技击的实战性训练,是练习“听劲”和达到“懂劲”的必然途径。当然,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基础是拳架。当拳架练至身法没有缺陷,能够做到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一气贯串,通达顺遂;以及腰为主宰,周身一家,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就为推手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练习拳架是体,练习推手是用。由体到用,由用到体,体用结合,循环往复,才能长功夫。  相似文献   

19.
从阴阳变化谈太极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极拳理论是指导太极拳实践的准绳.在习练太极拳的实践中人们必须要明了太极拳的灵魄——太极阴阳哲理。本阐述了太极拳走架锻炼和太极推手中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0.
盘架之要 学习孙式太极拳,在技术上首先要了解掌握孙式太极拳走架的意义、要求和特点。 孙式太极拳盘架的意义,是通过孙式太极拳架这一运动形式,使习者从中体味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鼓荡、动中求静、变中求整、阴阳互济的基本规律,并最终将这些规律中和为习者自身的机体本能,达至内外合一、神气合一、内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