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通常具有以下含义:1、个性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3、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此可见,高中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自己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去理解和思考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充分  相似文献   

3.
刘华 《语文天地》2014,(5):17-18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适当拓展,合理联想,个性阅读,感受阅读魅力。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笔者结合有关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鲜明的依据。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解释,正是阅读个性化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9.
钱红梅 《文教资料》2007,(14):182-18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可见,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只有当学生的阅读个性化了,才会有"有个性"的语文课堂。一.在自主中寻找个性课堂  相似文献   

13.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严明 《江西教育》2012,(14):38-39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诠释,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确理解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