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一事一议”的文章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老师:“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一般是先叙述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然后就此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道理;而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前者重在说理,后者重在叙事。学生: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种议论文的叙事部分呢?老师:议论文中的记叙都是为议论服务的,写好其中的叙事部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清楚、简约地把所要议论的事交代清楚,切忌像写记叙文那样通篇叙述。二是根据说理中心的不同,恰当取舍,把与说理相关的部分叙述得具体些、突出些,其他部分则略写或不写。如《由“街…  相似文献   

2.
宋小雨 《成才之路》2013,(21):71-71
《张中丞传后叙》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为李翰的《张中丞传》补遗的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叙事中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极其鲜明突出。这篇文章采用了"叙"这种文体,将议论与叙事融为一体,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后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在记叙张巡、许  相似文献   

3.
所谓“立意”是指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是中心思想的表达和体现,也就是文章通过写人、叙事、抒情、议论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观点。  相似文献   

4.
《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性的散文。《伤仲永》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地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方仲永由神童而变为庸人的过程;第二部分就上述而发了一通“受于天”与“受于人”的议论。议论是叙事的升华,叙事乃议论的基础。叙述方仲永事迹时,又分两层来写,一写少年聪颖,一写长大庸碌。全文缘事明理,抑扬见意,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目标1、明确叙事以后可以用议论抒情的方法给文章"点睛"。2、学会如何在叙事以后用议论抒情给文章巧妙"点睛"。学习重难点叙事以后如何用议论抒情给文章巧妙"点睛"。学习方法讨论法训练法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常常发现,在叙事类文章中,当一件事或几件事叙述完之后,还会有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或议论,或抒情,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它们就像  相似文献   

7.
写人叙事的文章从小学就开始写,很多学生都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这样的文章一般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会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适当的议论抒情,这样的写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时一件事很简单,内容太单薄,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学会通过几件事来写一个人,使得人物形象更丰富.那么,如何通过多件事来写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好文章?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文章?是语文教师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影响文章好坏的因素很多,立意、文采、结构、风格等等.归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写什么?怎么写?其中,解决"写什么"是难题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过秦论》的结构有哪些艺术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从全篇的总结构来看,是简明。文章只有两个部分:一是叙事,即叙述秦王朝由兴盛而至于衰亡的整个过程;一是议论,即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先叙事,为议论提供依据;后分析,揭示事件发展的根本原因。结构简洁明了,意思清楚明白。第二个特点:从叙事方面来看,是起伏跌宕、变化万千。一百多年的秦王朝的历史,文章先写其兴盛,后写其衰亡。写兴盛,分三个阶段叙述:秦孝公励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一事一议”类文章,就是指针对某一事件提出观点、发表议论的议论文。正因为它具有“即事说理,有感而发”的特点,因此学写议论文一般都从它起步。“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求先叙事后说理,叙事是说理的由头,为说理服务;说理要从所叙之事开始,做到以理服人。写作“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据事提炼观点谈看法、说观点的文章,具有“由叙生议”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动笔写作之前要从事例或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这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事例提炼观点,要透过事物表象发现其本质,通过事件的个性寻找存…  相似文献   

11.
一事一议     
【设计思路】“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导写过程】一、要点梳理1.基本写法。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不少同学在写“故事+道理”类作文时,没有清晰完整的思路,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恂混乱。“故事+道理”类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作者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一下如何写出结构清晰,叙事明确,说理到位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类文体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对象,它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往往通过叙事来表达。记叙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人称,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是文章不可缺少的;若无情,则必是败笔,必无感染力和生命力。从叙事看,故事可以编造,人物可以虚拟,情却是假不得的,一假就矫揉造作。从议论看,似乎只要理智不要感情了。其实大谬不然。议论同样离不开兴趣、感情,只不过议论背后的感情人们不易察觉,常常“躲躲闪闪”罢了。  相似文献   

15.
写记叙文在"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人叙事浑然一体,议论、抒情适当穿插"这一整体目标指导下,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让文章出彩。关于描写人物描写要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  相似文献   

16.
记叙中的议论是记叙文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写好记叙文,尤其是写好复杂记叙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表达能力.正确把握记叙文中"议论"的量和度,可以使记叙文增光添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使学生切实掌握这种表达方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思路点拨 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针对这种现象,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把握它的主旨,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和说明类、议论类文章相比,大多数中学生感觉对叙事类作品比较熟悉,认为它容易写并且自身也喜欢阅读.但实际上,叙事类文章的写作,看起来容易写起来难,看起来觉得有趣,自己写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篇文章就以新一代90后才气歌手徐良的《客官不可以》为例,浅略地谈一谈叙事类作品的写作技巧. 叙事类作品以讲述故事为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第一要务.一部好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叙事作品必定会诞生一个或一群鲜活的故事人物,就如同我们一提及《红楼梦》,就想起林黛玉、贾宝玉和贾府里一群妍媸不同、性情各异的女子来;一说起《水浒传》,108条绿林好汉的形象就跃然于脑海之中.叙事类作品的成功在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对症:手法单一,表达乏力 [误区扫描] 我们都知道,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在一种文体的文章里,当然应该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是,如果记叙文从开头起一直叙述到结尾,议论文从开头起一直空讲道理到结尾,散文一直抒情不断,如此这般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带给人的是单调,乏味,表达效果差.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写记叙文,不用描写和适当的议论、抒情;他们写议论文,不用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写散文,不写景,不叙事.结果文章毫无生气,呆板沉闷,而且影响主题的表现.因此,文章大多被判到中等及以下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