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建松 《青年记者》2012,(14):32-33
网络媒体的优势是具有信息传递迅速、全面、流动性强的特点,受众可以和网媒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互动;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就在这几方面不及网络媒体.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强大的公信力,群众基础广泛,因此在现阶段,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能够各取所长,借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从自我表达到初步对话。报与网的1+1>2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民在网络上的自我表达普遍起来,尤其是因社区论坛和博客等形式的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有话就要说成为现代网民基本表现。2008年,由于有传播公信力的报纸与网媒合作,通过报网互动形式呈现的表达在广州初步实现对话的愿望。标志事件就是4月17日上午,中共  相似文献   

3.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评判媒体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炒作跟风盛行、侵权行为频现、不良信息传播等,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难以提升甚至弱化的现象。而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机制不健全,又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网络媒体在公信力上的弱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满 《新闻世界》2011,(2):70-71
网络把关角色的弱化,造成了虚假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成灾以及网络暴力等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本文分析探讨了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缺失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引起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和杜绝各种不良现象,净化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档案作用自然而然的在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的作用是通过小众化的利用体现出来的。小众化时代,档案的作用发挥范围小、局限性大,属于被动利用的结果。而网媒时代档案的作用,需要通过扩展档案的作用范围,打破传统档案利用中思维的路径依赖,以网络媒体为基础,借助网媒的放大效应,扩大档案利用的范围,通过网媒主动提供社会大众需要的知识性、信息性、文化性档案资源,以社会大众的档案利用需求作为导向,以网媒为依托,构造新时期大众化的档案作用框架。  相似文献   

6.
舆论主战场已经转到网媒 近几年,网媒不仅在广告上发展迅速,在内容的采集上也成为主流,在备受关注的舆论监督上,舆论的主战场,也已经转移到了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7.
科技浪潮带来的媒介革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传媒理论的认知,把关理论在近八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深化。本文通过梳理把关人理论,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网络媒体"今日头条""百度"的用户体验及呈现的文本进行分析,来探讨中国语境下网络媒体的把关特征,以此丰富传媒理论研究,并希冀为公众在媒介应用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彦昌 《新闻窗》2008,(5):57-58
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奥运会竞技大战打响。奥运竞技战场之外,一场新闻大战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战术细节上,各家媒体厉兵秣马自不待言,而在战略上,网络媒体和报媒之间则上演了一出合纵联盟的好戏。其中,颇具戏剧性的是,从2005年20余家报纸集体发布《南京宣言》,抵制网络媒体到如今“奥运媒体联盟”的建立,网媒和报媒竞合关系的急剧转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王涪京 《青年记者》2009,(20):34-35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认识到网络媒体对传统报媒的冲击,但同时也认为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没有在根本上动摇;网络媒体或许不会完全取代报媒;报、网主流媒体地位的替换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但是,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一些统计数字上,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勇 《中国记者》2013,(2):30-31
以新闻为基础的网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走职业化道路,选择正确科学的价值取向,加强诚信与权威建设,以满足网民现实需求和维护公共利益,成为网媒打造社会公信力的必由之路。这是一篇网媒新闻工作者的论文。一、网媒职业化发展的基本特性网媒具备自由、开放、互联等网络精神,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信息的点与面交互性、反复性传递,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笔者认为,客观、责任、服务、自律是网媒新闻专业主义价值取向的四个基本特性,四者之间有着紧密关联。客观网媒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特性,同时包含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统一。作为新闻职业理念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的"题文不符"现象广受诟病。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新闻"题文不符"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类型,阐明了网络新闻"题文不符"的危害:一是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真实性;二是降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三是影响网站的经济效益;四是扭曲受众对真实社会的认知。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新闻"把关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把关人”在网络媒体中的角色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迷航"现象时有出现,如新闻失真、非法和不良信息等问题不断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晓彤 《青年记者》2017,(29):14-15
在当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笔者将“把关人”理论重新拉入视野,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时代特点的梳理,分析“把关人”理论起到的积极作用,并针对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如何“把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东南传播》2014,(8):72-7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强势发展,促使媒介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门槛的降低,使信息传播者呈现多元化态势,导致拥有信息准入权的"把关人"发生变化,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下专业传播组织的"话语霸权"被释放,同时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现状的分析,强调对"把关人"缺失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传统媒体大多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宣传风格,拥有了相对忠实的受众人群。但多数网络媒体的受众缺乏忠实度,尚在流动当中。这种状况对网媒来说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网媒怎样才能变过客为常客呢?笔者认为,网媒首先应该建立起受众测量体系。所谓受众测量,就是媒体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对受众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阅读习惯、职业、喜爱、偏好、性格气质特点等各种信息特性进行量化了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舆论环境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把握舆论导向的难度大大增加,出现了传统媒体地位受到威胁、传统舆论导向模式受到挑战、政府新闻媒体受到冲击等问题,危及我国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政府应该依据网络特点,通过制订系统规范,提倡行业自律,增强技术手段运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重塑"把关"功能,提高把关人素质,掌握网络主流舆论,提高政府网站公信力等切实措施提高网络媒体舆论导向水平,切实维护好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要对社会负责——记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以每天5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网民已超过6800万,预计年底将逼近8000万。面对这么大的受众群,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对受众担负起社会责任,已经尖锐地提到网络媒体的传媒人面前。10月10日~11日,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就是“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论坛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指导,由中国记协、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中青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南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主办,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络(CCTV.com)承办。中国网络媒…  相似文献   

18.
张锦华 《出版科学》2011,19(6):36-38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编辑都是主要把关人。在"小月月"事件中,网络社区编辑、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编辑作为把关人出现明显缺位,致使"小月月"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在发帖人承认造假之后迅速落幕。网络时代编辑作为"把关人",要坚持传播真实,做到客观公正,避免"隐瞒性谎言",分清"知情权"和"知情欲望"的界限,尊重隐私。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报网融合不足以应对未来挑战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认识到网络媒体对传统报媒的冲击,但同时也认为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没有在根本上动  相似文献   

20.
梁晏婷 《新闻界》2002,(1):31-32
一、关于“网络媒体”及“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当前,新闻与传播学界对于网络媒体的研究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在NASDAQ的命运逆转而发生很大的动摇。基于对互联网前景的憧憬和信任,“网络媒体”的提法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学界在媒介研究的层面上,就网媒的特征、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等作出一系列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网络媒体传播实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所谓网络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信息传播、提供商务或教育服务、展示公司或个人形象的网络站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站。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