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触动你的神经。身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兴奋与期待,所以你也会积极地为他的成长做很多事情。但是,作为新手的你也许经验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孩子3岁前,哪些事情是你不该做的呢?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2.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丹丹的烦恼:我马上就要升入中学,可是父母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对我什么都不放心,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简直烦死了。我该怎么办呢?专家分析:丹丹同学,你已经长成大孩子,开始向青年过渡了。你想把一切事情做得妥当,希望家长信任你,不要过分地监督和管束你。这种心态是非常正常的,这符合你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所以你对父母的唠叨产生厌烦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为什么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总要唠叨呢?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父母对你十分疼爱,他们对你各方面都非常关心,所以才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才要经常提醒你。比如,天气冷了,他们  相似文献   

4.
正Preface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平等和自由非常重要。但身为父母,为他建立起恰当的边界,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非常重要。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很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诉诸父母权威,要给孩子"自由",不能太约束他。这些出发点都非常好,但有时候或许会做过了头:没有为孩子建立起足够清晰、稳定的行为边界。不建立规则,孩子没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5,(11)
教育专家敬告家长:时代在迅速发展,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父母应放心孩子、信任孩子,让他做自己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孩子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遇到诱惑马上学坏,遇到危险手足无措。只要你平时下了教导的工夫,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会愈发值得你信任,你就会对他愈放心。记住,你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越来越依赖。  相似文献   

6.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7.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其他长辈保护过多。比如说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被认为很危险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话,一定不会去冒险,而且会缺乏独立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就会被认为是胆小。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在我们编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自孩子们父母的困惑。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胆子变大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您对孩子胆小是怎么看的?徐芬(以下简称徐):胆小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些表现在做事上。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倾向于内向,不…  相似文献   

8.
父母都期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许多父母付出很多,却没有收获期望的结果。这是因为,“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父母对自己越了解,对孩子的教育就越有把握,他应用方法就越有灵活性、创造性,教育就越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家庭模式及亲子交往的方式,已由原来的一对父母照料几个孩子的关爱不足型,演变为多人照料一个孩子的过分关爱型。在这里,我想对如何正确把握爱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去包办代替变让其自立许多父母、祖辈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还有一种心态是:“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了。”就拿吃饭来说,孩子小时候,不都是喂的吗?长大了不喂不是也会自己吃了。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将来肯定有苦头吃,我们现在可以给他的,还是让他多享受一点。于是,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等,样样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信任,孩 子也不例外。我们知道信任孩 子的重要性,也尽量做到给予 他信任,但是不懂事的孩子总 是以各种方式挑战我们对他的 信任:认识到错误,可是扭头 就再犯:什么事情不能做,他 就做什么……遇到这种挑战, 我们是否还要信任孩子?又该 给他多少信任?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尊严等,都是我们作为父母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别把这个时代的问题看得简单,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没有意志的人认为什么事情都很困难,而没有头脑的人认为什么事情都觉得简单和应该是这样的。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一代代的父母只为孩子的成长费尽心机,看了《三字经》几则故事,心中感受颇多。事件一: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孩子和往常一样与很多小孩在隔壁车站区域玩。不知道一个小孩怎么哭起来了,孩子们平时玩得都很和谐,很快乐,我们大人也就顺便聊了起来。一位妈妈说:"你  相似文献   

13.
博闻集萃     
《教育》2009,(9)
孩子最想与父母谈及的问题博主:一鸣听心很多孩子其实非常想了解自己的父母在他们这个年龄时在想什么,做什么。不少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们在成长经历中,曾遇到过不少烦恼或挫折,他们想知道父母们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麻烦的。如果父母们能够开诚布公地  相似文献   

14.
正宝宝天生就爱学习,所以他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一切事情在宝宝的眼里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好玩的,充满挑战的,值得探索的。别拦着他哦!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的周围有这么多大人在照顾他,为什么还需要他亲自动手做事情呢?孩子才那么小,很多事情大人顺手做了,还不用担心弄得一团糟呢!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图省事儿的做法实际上错过了宝宝身心发展的好机会呢。宝宝是在通过做事情发展认知,并从做事情当中获得各种体验和能力,比如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要急着插手,应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其实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大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太快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孩子…  相似文献   

16.
父母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很多父母为此发愁: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以后会不会成为自私的人?其实,孩子之间的分享并不仅仅是把玩具借给伙伴那么简单,如果孩子不愿意借出玩具,也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自私的孩子。在孩子的交往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还是让我们走进观察室,细细体验一回吧。  相似文献   

17.
奇奇是个刚上幼儿园的小男孩,聪明、好动,他可是班级里的“小能干”:小朋友哭了,他会跑过去安慰:有时会帮阿姨摆放桌椅;中午吃饭他会主动帮忙分餐具。在幼儿园,奇奇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还是老师和阿姨的得力助手。可是,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中,奇奇的父母竟为奇奇在学校的表现很吃惊:奇奇在学校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会做那些事情吗?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呀。奇奇父母的质疑和意外的表情,让老师好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会如此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以前看过一些国外专家写的有关家教方面的书,书中提倡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作主。我觉得这样的观念很好,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很多事情让他自己来做决定。现在孩子已经6岁,我却发现他越来越固执了,特别会强调理由。明明是不合理的事情,也会被他说得头头是道,我有时都很难说服他。再加上有爷爷奶奶在一旁帮着他,他就更固执了。请问我该怎么把握好“让孩子自己作主”这个度呢?北京崔毅江答: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做主的观念之所以很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就是由无数选择组成的。孩子从小学习选择,从小事开始学…  相似文献   

19.
高艳 《中华家教》2012,(9):12-13
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很多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大门,却表现出了逃避甚至厌恶上学的倾向。作为从事低年级班主任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那些不爱上学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自理能力不足小学和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会做,在学校里往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摘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意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天下没有能难倒自己的事情。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事,并且做好,让孩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意识。第二,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日立,就是凡是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去做,不依赖别人。做父母的要对孩子自己应做些什么,心中有数,该让孩子做的,绝不包办代替。第三,培养孩子的思考意识思考,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孩子提出疑难问题时,或者在发现孩子思考再三而不得其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