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赋予了“围城”以深刻的哲学意蕴,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有名的低产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被海外学者誉为“一支独秀走天下”,国内读者也因为《围城》而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钱钟书及其《围城》获如此高的声誉,除了《围城》题材的开拓,作者刻画人物的维妙维肖以及小说绚丽流畅...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学贯中西,将现实主义笔法与象征手法相结合,使得《围城》在题材、功能和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象征形态。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三个方面,即“讽刺与幽默”、“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冷峻的智慧之光”等,分析了《围城》在艺术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以其刻深的蕴含、机智的讽刺、精练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读者,曾流行于整个西方,风靡世界文坛。国外学者称其为“本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一部,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而且写得才华横溢,趣韵纵生,艺术技巧超拔老练”(敏泽《有关现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的看法》《文艺情况》1983年9期)。这些并非是溢美之词,仅在语言艺术方面,就有突出的特色。不仅以精湛的形象描写见长,而且辅之以精美绝伦的议论,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本文拟就《围城》的议论艺术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路善全 《学语文》2002,(3):32-32,39
钱钟书于1947年发表的《围城》,以其对中外文化渊博精深的把握,以及对世态人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其形象符号的多重含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小说人物画廊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问世以后,各方面的评论很多,作品本身的丰富内涵为各家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围城》的意蕴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有的研究者认为,《围城》是一部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长幅画卷,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有的认为《围城》是行将崩溃的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有的认为《围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艺术地阐明了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结婚如身陷围城的爱情哲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应当说,这些分析在其各自的视点上  相似文献   

8.
张蓓  张寒 《华章》2012,(11)
《围城》被人们冠之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喻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钱钟书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和精辟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就从风趣比喻式的幽默和辛辣讽刺式的幽默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话语,在新中国成立到198O年近三十年间却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是《围城》的题材、风格以及欣赏趣味与时代大背景相游离,并且作者钱钟书在当时淡泊自守的个性也使作者及其《围城》让人们逐渐淡忘。进入80年代后,由于时代的变迁、作品本身及作者个人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使《围城》再次走进读者的视野,在20世纪8O年代出现了一股持续的“《围城》热”。  相似文献   

12.
写于1946年的《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严肃而耐人寻味的讽刺小说,无论是人物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的刻画还是语言等都充满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基于此,将以《围城》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就其精雕细琢的情节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写上,探讨讽刺艺术所蕴含的诙谐与幽默。  相似文献   

13.
闲中读黄裳先生的《榆下说书》,见其中披露了钱钟书于1980年初春写给黄裳的一封信。信中有“弟老而无成,壮已多悔,于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讳莫如深”云云,是就其“少作”而谈的。又查《〈围城〉日译本序》见钱老先生更其明确地把《围城》一书,“只看成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遂大觉有趣。还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对《围城》的“不很满意”,这就让我开始不停地琢磨一个问题:钱钟书之不满意《围城》,究竟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著名长篇《围城》一书中,贯通中西的新譬妙喻共计700多个,形成钱钟书艺术风格一大特色。文章就书中的比喻从艺术功能、修辞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高度评价钱先生在运用比喻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杰出贡献。真可以说,如果没有“围城”的比喻,就不会有《围城》杰作,如果没有那许许多多机趣横生的妙喻,也很难作出“新《儒林外史》”的断语。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著名的城,他们分别是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它们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边城》,曾于1988年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评定为当年获奖作品,可惜因为沈从文的离世,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先人已逝,但《边城》的魅力却与日俱增.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创造了一座没有尘世喧嚣的美丽边城.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沐浴更衣,跟随作家沈从文走进这座"梦幻之城",听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老老少少吟唱一曲边城之歌.  相似文献   

17.
一位文学史家曾说 :“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 ,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 ,《围城》恐怕要数第一。”而正像钱钟书先生自己所讲的“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围城》的语言特色中最为成功突出的又当推其比喻艺术 ,其比喻的诡奇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已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稍作论述。知识性钱钟书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围城》是比喻的喻体融入科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诸方面的知识。阅读此书 ,象进入一个繁茂的花园 ,令人目不暇接。作者以非凡的想像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从《围城》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所言的“围城”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化的“围城”与西方现代化的“围城”,走出传统化的“围城”意味着钱钟书对中国化现代化的追求,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围城”暗示了钱钟书对现代性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的批判。钱钟书的围城就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围城,走不出传统化围城但极力想走出传统化围城,每一个现代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了传统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围城。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将讽刺运用到一个非常高的艺术境地,显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雕的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等方面,对钱钟书这种独创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简直是比喻之城。该书创制的比喻,多达七八百条,有些“条”里又包含好几“个”比喻,而且大多数比喻幽默机智,出神入化。《围城》倾倒众生,连批评和攻击也令人叫绝:“《围城》是一幅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图,是一剂外包糖衣、内含毒素的滋阴补肾丸……钱钟书是穿了裙子的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