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语文课堂里也处处充满和谐理论,正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任。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矛盾体对立起来,忽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我们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让教师与学生和谐统一,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情。  相似文献   

2.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性光辉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如生存的需要、安  相似文献   

3.
<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忽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一味接受知识而缺少人文情感的人。而新课改则要求彻底改变这种冷漠的教学局面,所以必须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而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学要求就体现了这一特征。一、关注学生的人性与个性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  相似文献   

4.
杨涛 《甘肃教育》2009,(2):21-21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教学局面,教师要反思,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当下的语文教学受传统思想影响,仍然过度关注考试的作用,存在着较大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根本上忽视了对人的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塑造,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育谈点个人浅见,与同行共讨. 一、语文教学中既要关注人性,也要关注个性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要育人.育人,即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最低层次的是对衣食住行等生存环境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这些都是人性发展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着力点,瞄准学生心灵深处的内心世界,从而为迎合他们的内在需要创造条件,向学生传递人性之美,让他们感悟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6.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是师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中心舞台.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是教师与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师生的心灵对话。要优化语文课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使教和学两个过程在相互联系中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充满人文关怀.与学生一起创设民主、和谐、温馨、快乐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进人学生的生命领域、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一、敞开心扉.。让师生之间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盛伦国 《教育革新》2009,(12):29-30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王竹林 《宁夏教育》2014,(12):44-45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课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机器.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可以把人文教育、人性教育更好地体现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个性修养。要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人性和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当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我们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语文课堂要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师就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教材课文为主,加强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联系,还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语文课的"语文味",并融入师生间的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新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耳熟能详,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入的人文关怀与学生所需要的人文关怀相比是相当微薄的.打造充满人文关爱的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处处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