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古代元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土司统治者设定“世统其兵”的土司军事制度,主动利用土司军事武术来组军征战,捍卫疆土,维护其世袭地位.因此,土司武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服从于土司军事战争的需要.土司注重军政建设,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土司军事武术的发展和繁荣.对“傣族武术”及“壮族武术”这两项具有鲜明土司特征的土司军事武术项目进行个案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土司军事武术形成的历史背景、特征及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滇西土司制度变化探究——以南甸土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直到中华民国建立,滇西土司制度仍保存完整。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但它最终没能彻底革除土司制度。不可否认的是,民国政府对滇西土司采取的一些改土归流举措,动摇、瓦解了这一制度。土司的许多权力被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土司制度也逐步向国家统一行政建制过渡。这为解放初期滇西改土归流的彻底完成准备了条件,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土司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土司制度的继承和摒弃。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羌人族群中脱胎而出之日起直至中华民国末期,哈尼族创制了最玛制度、鬼主制度和土司制度。鬼主制度和土司制度都是最玛制度在逻辑上的自然延伸,无论组织框架怎么变化、外在形态存在多大差异,哈尼族的三种社会制度及其领袖人物,其合法性的依据和权威权力的来源,都奠基于神人一体的思想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一种特殊的制度。本文在探讨土司制度的形成、演变和消亡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明代在铜仁的"改土归流",并强调了这次在铜仁的"改土归流"应是开创了中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先河。同时,还阐述了"改土归流"的意义和影响,肯定了它对贵州社会的稳定、生产的进步、产业的调整、商贾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兴起等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朝初期,漠北、漠西蒙古仍为之边防大患,基于甘肃特殊的战略位置因素,明朝政府在此实施了以"土流参治"、"以流治土"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土官制度。甘肃永登连城的鲁土司便是这一体制的产物。蒙古族土司鲁氏家族是甘青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从明初归附到民国改土归流维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对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文献调研、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社会行为理论出发,对广西南丹黑泥屯的“演武活动”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演武活动的形成是基于黑泥屯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央王朝羁縻土司制度下的镇戍、平定叛乱、土司之间的仇杀、东征北伐及抵抗交趾安南等战事活动;土地领主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演武活动的形成体现了黑泥屯土司的政治策略和土民的生存艺术,符合工具理性的人类社会行为。而在发展过程中,地方性知识背景赋魅和丰富了演武活动的内涵,使之逐渐形成了“作为集体记忆的传统行为”。对丰富和充实“体育的多元起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正式公布了十节度使的成立,其中河西、陇右、朔方三节度使取得最为重要的军事地位。三节度使之所以获得最重要的军事地位,主要有地缘构成、制度变革和军事活动三个方面的原因。从地缘构成言,自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成立起,西北就是军事布防的重心;从制度变革言,府兵制之破坏及军镇、节度使制的成立,乃是三节度使地位之重的制度保证;从军事活动言,三节度使地位之重乃是唐前期(开元二十一年以前)军事活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傣族是临沧的世居民族之一,在临沧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临沧傣族土司有着悠久的历史,既与其他土司有着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所形成的土司文化是临沧多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临沧傣族土司文化是临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临沧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清代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的控制。但在澜沧江以外的地区,包括今西双版纳地区,却仍然以土司制对其进行管理。在今象明乡,西双版纳唯一的彝族乡,清代设置了倚邦土司,通过土司管理彝族等边疆各民族,实现了国家权力在边疆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加强国防生军事教育训练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国防生军事教育训练的现状,在对国防生军事教育训练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教学大纲、确保培养质量、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培养制度等相关对策,对指导国防生军事教育训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大部分苗民处在中央政府任命的土司统治或流官管辖之中,纳入中央王朝户籍,服从国家租赋徭役的,这一部分苗民叫"熟苗"。那些化外之苗民,则被称为"生苗"。"苗疆"就是"生苗"聚居的地方。"生苗"所据苗疆,大致包括今湘西、黔东北的腊尔山脉一带和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而尤以腊尔山苗民"凶悍难驯",因此,以腊尔山为主的"苗疆",就成了明、清军事"征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家谱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宏干崖土司的家谱碑及十三代两大世系墓碑所载状况等分析可知:干崖土司祖籍乃南京应天府上元人氏,其世系家族姓氏实为"刀郗"。干崖土司司署因天灾人祸,曾多次迁址。  相似文献   

14.
康巴高原上的土司制,发展到20世纪中叶,由于它自身的痼疾,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最终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迅速走向崩溃。在这种制度终结时各种人物都进行了充分的表演。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旅游商品开发—以广西忻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城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境内的莫土司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在遵循民族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原真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忻城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针对旅游工艺品、民族服饰、保健养生品、土司美食、旅游宣传促销品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湘西民风尚武的兴衰与民众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产生的需求直接相关,随着社会的演进呈现出“自生→共生→再生→衰退”的过程。运用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系统阐释了地理环境、军事与政治斗争、巫傩文化、民俗与图腾、人物与土司等5个湘西民风尚武繁兴的生态土壤元素;最后,基于需求理论的历时性过程,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弱化民众习武动机”、“和平年代与法治社会使得拳师职业逐渐消亡”以及“城镇化加速传统村落的衰退”3个方面论述了湘西民风尚武后期衰落生态机理。  相似文献   

17.
忻城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境内的莫土司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在遵循民族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原真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忻城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针对旅游工艺品、民族服饰、保健养生品、土司美食、旅游宣传促销品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明史》:"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明代在永宁建置彝族土司政权"永宁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同城又设地方军事行政机关"永宁卫",戍边屯田,立卫学,治民比郡,隶属贵州都司。永宁,今为泸州市叙永县。所以,按照《明史》的说法,则熊文灿为叙永县人。而泸州云锦场(今泸州市属泸县云锦镇)外,别有道光五年"熊文灿故里"摩崖题刻。嘉庆《四川通志》、《直隶泸州志》,因分别对熊籍贯提出质疑而言"待考"。  相似文献   

19.
《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为军事体育训练的正规化、科学化、实战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新时期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的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依据.根据以往军事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时期加强军事体育训练法规制度建设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加强军事体育训练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军事技能课的教学时数、内容、场地、师资以及制度等角度对影响军事技能课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本课程没有具体要求争统一标准,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的安排随意性较大的情况,提出了纳入部颁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评估体系、加大检查验收力度、培养师资队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