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语言实践材料的选择要有主动性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必须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要提高语言材料的趣味性并不难,有时只要把现有的材料稍作改动即可。全国中等专业学校教材英语Book3,Unit4《IfonlyIHadNotComeBackAlone!》这一课后,有这样一道讨论题:WhatdidEmmadecidetodothen?DidShemanagetodoit?学生很快从所学课文中归纳出答案。Emmadecidedtocallthepolice.Finallyshemanagedtodoitsuccessfully。答案虽然正确,但讨论的气氛并没有形成,因为问题本身没有针对性,学…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学习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把不需要讨论的题目公布答案,然后把需要探究的题目留给同学们讨论。最后老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陈述观点并确定答案。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把一篇阅读理解的答案全部公布,然后让同学们根据答案去探究自己的错出在哪里。互助合作式学习在这样的讨论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最后老师重点提问学生们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解释一下为什么选这个答案。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关于探究性学习方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1.小组讨论形式要多样化。2.讨论的题目不要设的太多,而且要尽量选择适合讨论的题目。3.最后的集中提问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道德体验活动在很多学校开展,节日是学校开展道德体验活动的重要载体。但学校对节日的选择、利用和组织,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活动虽多,但收效甚微。这主要是由于对体验的片面理解,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体验的内涵以及道德体验生成的过程,选取适合学生的节日,组织、安排得当。  相似文献   

4.
德育过程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内化的过程。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实现德育目标,顺利完成德育任务,就必须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运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师生心理对话,开展道德问题的讨论,建立公正的团体组织,让学生承担社会道德角色,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科学自然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才能越来越灵活。我印象很深的是教《自然》第三…  相似文献   

6.
王雪 《学苑教育》2020,(6):88-88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必须要根据"五五"普法的要求,结合时代发展提出的人才需求理念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内容,明确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始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成长需求放在第一位。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必须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教学模式,组织架构、基本原则和运作方法等内容,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这也是本文想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问题意识"的现状 (1)没有机会问. 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绪姝 《班主任》2005,(6):32-34
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柯尔伯格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相似文献   

9.
李圣华 《文教资料》2008,(23):147-148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对待考试和练习中反馈出来的信息,这是讲评课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政治课比其他科目更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政治讲评课更应贯穿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带着问题去听讲评课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题要让学生讨论答案、体会理解答案、自己找出错误,找不出的带着问题去听讲评,从而提高讲评效果.文字题讲评不能只对答案,先让学生相互补充小分的采分点,教师不光要讲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讲"怎么样想到答案的",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教学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必须在思想深度和理论透彻度上下功夫。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教学中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赋予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能量;要传授科学理论知识,以有深度、有力度、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疑惑,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让学生在所关切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上找到正确结论、答案。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吸引学生,用深厚的理论知识滋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行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上好思想品德课,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得到最优调控和组合。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树立“心中有学生”的观念,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树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教学”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教学观。(2)要尊重学生,把课堂看作师生间互相交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信息的过程,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3)要备教更要备学。教师应该站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高度,了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面临的社会和生活面也相对的拓宽了。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内容选择的关键是选择具有有针对性的、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利于农村初中开展的,符合学生道德发展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境,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反映农村初中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适应社会的德育活动课程。在具体选择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内容时,有三个关键因素必须考虑:首先是对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境的确定。第二是道德行为所包含的相应的行为技能和情感表达与体验技能。第三是符合农村初中学生时代性与地方性道德情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小组中相互交流,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切实使每个学生都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八要". 一、氛围要民主 要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平等的民主讨论氛围.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以朋友、长辈的身份关心爱护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谈,答案让学生讲,正误让学生判断.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教育优等生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的人格和学习的权利,当学困生提出问题不在点子上或者太简单了、答案不在关键处时,不能指责嘲笑,要想办法帮助、鼓励他们勤思敢说.  相似文献   

14.
一、具有开放性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要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促使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通过努力探究所讨论的问题,探寻更合理的答案及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就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然后通过学生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意识”的现状(1)没有机会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2)有疑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使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散思维,即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思路,而且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或者有同一种答案;有时问题是否有答案,也要通过各种判断才能知道;或者已有几个答案,但是要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优解法。而我们所学课本中,有些定理的证明方法、例题和习题的解法,思路是唯一的,答案也是唯一的,这是运用了收敛思维方法。这种思维,对于认识数学知识内容及其逻辑系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过多地使用收敛思维方法,会使学生思维狭隘呆板,妨碍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探究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或者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一题多解的问题,以及在多种解法中探索最优解法等,都是拓宽学生发散  相似文献   

18.
德育实效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提出是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的,这个背景应该是社会的转型。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凸现是有它产生的原因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社会转型。为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德育科研,提高教师育德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道德关怀,实现以对话为德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润物细无声     
陈国芬 《成才之路》2011,(32):69-69
教书育人,就是说教育不仅是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班主任唯有运用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多种教育方式,适时适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认为激发扩散机智和转换机智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好办法。一、激发扩散机智扩散机智就是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答、多种答案,或者回答一些非惟一答案问题时产生的想法。四上18课“制作叠层电池”这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制作,了解电池的制造,学会制作叠层电池的方法;(2)练习用叠层电池和卡纸制作小动物造型。这一课分两个课时完成,一课时完成叠层电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