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框定了我国大学领导体制的基本架构,也为大学政治与学术二元场域下校内组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制度空间。由于权力操作边界的模糊化,现实中的“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出现了源于话语权分配和决策权力分工的冲突,寻求能够更好地协调大学校长与党委书记间关系的机制,已成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突出问题。以帕森斯的AGIL理论为框架,可从目标达成、适应、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等四个方面分析“党委书记与校长”二元精英合作模式,并从适应需求、“求同存异”、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培养协商文化的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完善“党委书记—校长”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长在引领美国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美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变迁史.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大学校长职业发展先后经历了牧师兼职型校长、学者领导型校长、专家管理型校长、职业经理型校长四个时期,并且随着社会结构和大学组织自身的变化,大学校长角色越来越向职业经理型校长转变.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本质是校长职业的市场化。随着大学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校长的角色正在经历由"学术领袖"、"管理专家"到"职业校长"的转化,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大学校长的角色变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着重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主要特征与表现形式以及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未来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普遍认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是说,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思路,往往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方向与水平。这种习以为常的说法不错,但深究起来也不完全对。就中国来说,大学确实需要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来管理,但更需要保障大学健康发展以及产生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大学制度。大学制度是大学治理的根本保障。在人类历史上,国家治理方式有两种:法治和人治,大学也有类似之处。所以说,校长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重要的,但比校长更重要的是大学制度。因此,中国要建立和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大学制度,进而实现大学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才是保障大学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长权力构成及其运行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立普通本科高校校长的权力构成及其运行模式包括大学校长的地位、职权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的权力运行方式,体现了大学校情的差异和领导人的个性特点,也直接关系到校长权力运行的效率和信度。改善大学校长权力运行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我国公立普通本科高校校长的权力构成及其运行模式,包括大学校长的地位、职权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的权力运行方式,体现了大学校情的差异和领导人的个性特点,也直接关系到校长权力运行的效率和信度。并从六个方面指出改善大学校长权力运行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罗伯特·伯恩鲍姆把大学的组织抽象为四种基本的大学模式——学会组织模式、官僚组织模式、政党组织模式和无政府组织模式。在上述四种大学运行模式中,决策的领导权、决策的程序和决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民主与专制体现的程度也不同。不同大学运行模式中的决策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的松散联合影响着决策。管理的目标有时是为了增进满意,而不是为了决策。  相似文献   

8.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与"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学去行政化"、"加快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进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及特质,探讨大学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成为"教育家校长"。对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所做的个案分析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功能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长是影响大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按照其角色和职能变化.大学校长可分为学者型、行政领导型、家长型和经营管理型四种类型。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学校长适应新的变化,“经营管理型”校长将成为校长中的主流,他的角色和职责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议期间,来自中美两国的20多位大学校长围绕"当代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锦穆尔主持的以"当代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为主题的会议中,与会中美校长们结合各自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对中美大学各自的责任和相互之间的互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讨论当代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的必要性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锦穆尔:"当代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这个话题实际上非常有  相似文献   

11.
历代大学校长一脉相传,都属于有较高"级别"的"朝廷命官"。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大学虽然未设专门的校长,但代行校长之职的官员已具有一定的级别。西晋专设国子祭酒后,其级别总体上呈现由高向低的趋势:西晋、东晋和南朝为正三品,隋唐为从三品;唐代以后各朝国子祭酒,除元代为从三品外,宋、明、清诸代皆为从四品。历代大学校长级别是由大学政治地位决定的。唐代以后,大学校长级别的不断下降,是科举时代大学政治地位不断下降趋势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2.
张楚廷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校长形象,可以归纳为五个词:“土气”、简朴、谦卑、幽默和“蛀书虫”。这与人们预设的大学校长形象相距甚远。张楚廷不像校长的校长形象,实质上确认了校长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交长是人”;二是“交长不是官”。张楚廷的启示在于,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对于隐性管理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张楚廷的珍贵在于,他在学校管理中真正践行着自己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为了领导与管理好大学,大学校长应具备人格权威、专业学术权威、行政职务权威与管理权威相协调的、合理的权威结构,避免缺少某种权威或滥用某种权威的不合理权威结构,并依据“知识、能力、品质”一体化、“情、理、法”相互平衡、“以人为本”、“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四项基本素质要求,对大学校长如何构建合理的权威结构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最关键的是要围绕"人"与"制"两个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对象的元素建立起"以制理事"的管理模式,进而促使大学校长正确处理管理实践中各种具体的"事"与"人"的关系,把"事"和"人"关系的处理纳入规范化的"制治"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中,大学校长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有效运用"制"来理事的前提。以制理事管理行为较高的可预见性与可操作性以及管理过程的透明性特征意味着大学校长的权力将受到限制,决定了大学校长需有正确的权力观。卓越大学校长的成长绝不能脱离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制治"。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校长职业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指将校长作为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职务,核心是校长专业化。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是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办学理念是职业化大学校长的治校灵魂;规范、程序化的校长遴选制度是职业化的前提;科学制定职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是职业化的核心;而合理的薪酬体系是职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简单回望大学校长的独立办学治校史与分析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产生的基础上,指出履行办学治校权的目的在于捍卫大学学术志业和学术尊严并推动大学发展,独立办学治校权是作为"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进行办学治校的核心权力,独立办学治校权规定了大学校长这个法人代表该具有的主体性,因为它指明了大学校长的职业本质。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指向和内涵并点明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阙如,进而指出应从公众认同与法律规范两层面为作为大学第一责任人与法人代表的大学校长独立办学治校权的保障搭建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日本实行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主要目的之一是削弱学部教授会为主的学术权力,加强校长为主的行政机构的权力,即大学管理从"教授治校"的"由下至上"模式转变为"校长治校"的"从上至下"模式。为了确实提高校长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日本在校长选举方式、校长辅助体制及校长管理权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校长权力加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学的核心人物,大学校长引领着大学文化个性的发展。大学校长产生于文化运动,是大学精神的化身,是大学文化个性的体现者。大学校长敦促先进文化实现对后进文化的引领,其根本角色是文化管理者,是大学文化个性的管理者。大学校长是学者型的管理者,通过对学问的呵护,捍卫着大学文化个性的发展,是大学文化个性的捍卫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立大学校长权力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是:校长同时拥有决策权和执行权,校长权力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方面的重叠和交叉,校长权力的分权和授权环节不畅通,校长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我国大学校长权力的监督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健全法律制度,建立大学党委书记为董事长的学校董事会,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完善教职工民主管理和监督,培植中介评估机构,提高大学校长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论升本院校的学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本院校往往由两所或多所专科学校组合而成,需要在两个维度上,即原有专科办学层次和各自原有学风基础上重新整合、提升,孕育新的学习氛围,形成新的学习风气。升本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的外显学习行为和内部学习动因偏向于积极方面,但有相当的比例偏向于消极方面。升本院校成立的初期处于学风形成的孕育、整合和提升阶段。遵循学风形成规律,发扬学校优良传统,综合治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学风,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